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模糊逻辑
栏目燕口拾泥
作者辛竹
期数1987年04期
  我们讲中国哲学史不必仅照外国格式。我们习惯的思想方式或逻辑和外国的不同。古希腊的“神谕”、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印度的“圣言量”都没有中国的广度和深度。《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从学习必定悦的“公理”出发,不许不悦。《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非此即彼。这都是所谓“天下之通义”, 无可争辩。什么者,什么也。这似乎是“实际”逻辑。“实际”是有矛盾的,模糊的,变化的,所以我们的逻辑不以矛盾为意,而且善于用矛盾;也不求明确,更不伯变通。例如中医学,系统严密而术语含糊,应用多变,讲究“辨证施治”。兵法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际”是无法封闭、限制的,所以我们的逻辑也是开放的,一切取为我用。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无论什么经、子都是这样。史里面从《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到《通鉴》的“臣光曰”都一样,金圣叹评点小说、戏曲,也照样。中国古人擅长于史。逻辑就是史,史就是逻辑。史就是宇宙进程,人在其内,复杂多变,虚实兼备,神人不分,不可确定,喜活忌死。这也许可以说是一种模糊逻辑吧?用欧洲的明确逻辑来套,只怕是象“方枘入于圆凿”, 除非化进“模糊”里去就通不过。我们的逻辑未必没有优越性,需要进行探讨和解说。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