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基督的人生观》
作者
平文
期数
1989年07期
【英】詹姆士·里德著,蒋庆译,三联书店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3.00元
“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没有人会怀疑这一明显的事实。我们把我们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给予了的那种东西叫做生活。搞清楚那样生活是所有知识的最终目的。”——这是本书开篇的一段文字,在下面是打了着重号的。作者对基督教义的阐述就以此为基点层层展开。
十万字的小书很好读,但感受到的东西却很难说清。记起狄德罗的一段话:“您愿意知道我们几乎全部的受难史的感概吗?这就是:曾经有一个自然的人存在着;这个人的内部被放进了一个人为的人;于是洞穴里发生了一场内战,一直延续到终生。一会儿自然的人最有力;一会儿他又被道德的、人为的人击倒;在这两种场合,这个可怜的怪物都受到折磨,受到拷打,受到迫害,受到磔刑;他不断地悲叹,永远不幸,或者是一种虚假的荣誉感使他狂喜,使他沉醉,或者是一种虚假的羞耻心使他低头,使他倒地。”
人的世界有二:为灵;为肉。信仰属前者,生存属后者。处生存之境的人与数万生灵同类,奉行的是生存竞争的定则,如是方有生命的进化。而信仰之境为人所独有,它部分地维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如是方使在生存竞争中搏斗累了的心得获片刻的宁静。
灵的世界是为解释肉的世界而存在的,后者为真实,前者为虚妄。所谓安慰,无非是自欺,以及欺人。当然,就虔敬者来说,是善意的。
因此真正足以动人的,是一种宗教感情,或曰原罪感,罪恶意识,牺牲精神。全身心地皈依宗教者,可贵的只是那一份真诚。
拯救人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人以心造的幻影激发起隐藏在最深处的爱心。上帝与人类间的鸿沟,彼岸与此岸间的阻隔,就此填平。
当然,基督教的人生观不是人们唯一值得信仰的人生观。从无神论者的角度来看,它甚至是荒谬的,但这种人生观毕竟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因此也还值得人们去了解。——为更多地了解“生活”;或者,只是为了去批评它。
平 文
《基督的人生观》
茶烟香袅逗高歌
三本关于兰姆的传记
杨小楼·周志辅·昇平署档
现代中国的理性主义
历史记忆的重构
观念史与批评史的合一
是不是庸人气的流露?
梅兰芳不容易
元科学问题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