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非易译事诚宜慎
作者
白远
期数
1989年09期
时下译书如潮,但上品难得。大概是吃够了那种令译者本人也会汗颜汗脚的滥译之作的苦头,看到新书便愈加小心甚或挑剔。先看有无人名、参考书的中外文对照索引,这是最见译者功夫(至少是耐心)的标志;再读目录和正文,如手头恰好有原文,必择其要紧处核对一二。否则,读着书总是不放心,读书成累事实在不是开心的很。
近日见黄河文艺出版社新书《创造的世界》(艾伦·温诺著,陶东风等译),很是惊喜。因为,这是西方近年所出的最全面的艺术心理学,而书后所附参考书目尤有价值。然而,中译本却很倒胃口,参考书目砍掉不说,原书中所注明的文献出处也统统不译。对这样的书,自然不会很放心地读,于是再找来原书对照,发现错讹不断,一时便有了吃苍蝇的感觉。先不说正文,光是目录标题就错了十余处,譬如“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Response)翻成了“审美反映的个体差异”,“发展审美判断力”(Develo-ping Aesthetic Judgment)竟成了“审美的发展”,而把“对几种再现理论的评价”(Evaluating Theories ofRepresentation)理解成“对几种表现理论的评价”,把“前再现阶段的图样”(Prerepresentational Designs)当作“处于表现阶段前的图案”等,已是很外行的译法。至于为什么把“偏爱的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Preference)硬要写成“没有偏爱的因素”,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标题上如此多“硬伤”除了说明译者的草率和外行外,还说明什么呢?
偏偏还有名家以“聊胜于无”的标准倡导大译特译。其实,译事非易,唯信唯达才会无憾于世。否则,读者指着脊梁骨骂,受这种罪又何必?
非易译事诚宜慎
越境中国的时候
唐人和他的梦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重印
从“文化中国”到“市场中国”
天下第一裙
重读《东京梦华录注》
“崇国夫人”寻猫的风波
茶禅闲语
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