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我们是乞求者”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孔昭
期数
1990年10期
马丁·路德向被称为是一个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但近日读到的这一本《路德传》却只有区区六万字。倒不是因为传主的生活经历乏善可述,只是谈到它的太多,作者只想揭橥那不为人道的一面。正是在这一点上,译者说,它给我们考察和评析这一历史人物提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侧面。
历史的发展道路和道德个人生活道路的两相吻合,这一交汇成为宗教改革的诞辰。“不管多么不愿意,中世纪的精神必须退出历史舞台,比较细心的人已经听到冥冥的主宰在给封建统治和僧侣统治制造棺木的斧声了。”(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按照海涅的说法,是天意将此重任搁在这位贫苦修道士的肩膀上。(见《海涅选集》)如果说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将“天意”与“冥冥的主宰”作为一种象征,那么这本传记的作者却是毫不含糊地点明题旨:“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他所做的,就是通过路德的个人生活经历,来洞察这位“大伟人”的内心奥秘。
宗教改革的伟大开端是一五一七年十月的最后一天——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的时刻。但作者认为,这一行动当溯源至四年前的春天,在路德于修道院“钟楼得道”的时候,新时代诞辰的钟声就已经敲响了。抱着一腔虔敬与热诚的信念冥思不已的路德,终于在圣经上找到了如何拯救灵魂的答案:又人必因信得生。只有信仰,才能得救。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会以怜爱之心用正义来辩护他的孩子,使他们举步跨过敞开的天门,迈进天堂。这也许算不上是什么新的创见,说他是找到了走向真实的复归之途,或者更接近其本意。正如卡莱尔所说:“独
“我们是乞求者”
买颂
《中国文学译丛》
话说竹内实
被改写的昆德拉
文明中爱的自由与幸福
韦伯的立场
水流云住 神与物游
人类的故事
“色情的升华”与爱情的“牧歌”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