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菲力普·罗思的“第三者小说”
栏目
纽约传真
作者
梯姆
期数
1990年10期
我们搞写作者的最苦恼时刻是坐在一张白纸前写不出一个字来。文思枯竭,灵感不来,怎么苦想也没用。三十五年前,我去纽约的新学校(Hew School)选了一门写作课,主要是想写小说给《纽约人》投稿。老师是老作家欧尼·赖特。他说,什么等待灵感不灵感,写作是件苦事,他建议我每天清晨必要坐在打字机前苦思,即使没有灵感,至少可打出一些随时进入脑子的句子。这样我便造成每天清晨写作的习惯,无论是用英文,用中文,每天至少坐在书桌或打字机前一小时。日子久了,所积的文字不少。虽然多半是等于练习,没有实用,但是偶然还可在沙里淘金,拣出一些发表。
菲力普·罗思(Philip Roth)的最近新作叫《欺瞒》(Decep-tion),述一个美国作家与英国女作家间关系的故事。由于罗思与英籍影剧女星克莱儿·布鲁姆(Claire Bloom)已同居多年,读者不免揣测这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因此罗思近来颇受传播界的注意。访问者问他写作的习惯,他的回答帮我缀成了本文的开首。
“每日写一页足够,”他谦虚地说。“我写了一页就满意,多了当然更好。如果一页也写不出,那我才不乐意。不过我常自慰地说,一页足够,一页足够……”
罗思与布鲁姆住居在纽约郊外坎州乡下,他的工作室是林间一座两间的小木屋。他在家中用过早饭后,就步入森林,关在工作室中,从上午十时左右一直到晚饭时间。然后他又步行五十码回到住屋。每天都是这样。一天的工作结晶当然不只是一页,但他觉得如果写了一页即满足,便不会有受压力之感。
新书的出版令他紧张得很。他的健康又不佳。去年夏间他几乎患心脏病逝世,而二年以前他几乎患了精神崩溃症。最近他换
菲力普·罗思的“第三者小说”
应该怎样评价《何典》
“城市化”质疑
国际图书信息:社会与思想丛书
红叶·桃花·秋水
从国旗谈到宪法
《白领》、中产阶级与中国的误读
老作家的新作
新技术革命挑战下的探索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