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现实的要求
栏目品书录
作者李惠斌
期数1990年12期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对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期问世的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是对旧的哲学体系反思的结果,它初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归,显示着我国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终于走出了它的素朴阶段。
  《导论》的研究着重于几个方面:
  第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从纯粹的物回归于现实的实践。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可是,这个立足点被忽视的太久了,以致于人们只知道物质这个纯粹唯物主义的立足点,而不知道实践这个“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他们满口都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却给这个新时代的头脑按上了一个数百年前的骷髅。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谈论物质或物质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它抽象化之后再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当列宁说“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却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他所揭示的正是这个与资产阶级学者根本不同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导论》以大量篇幅详述了这个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或基石,勾勒出了“人、自然、社会三项基本因素所组成的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双向回环过程”,即“人与自然关系最一般的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从而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第二,使原来支离破碎的哲学体系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有机整体。《导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逻辑地推演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其它原理和范畴,熔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为一体。首先,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再是两个东西。辩证唯物论不是唯物论加辩证法,离开了历史和实践,就无所谓辩证唯物论。因此,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其次,辩证法不是无内容的单纯形式,而辩证法在它的内容中,就是人类实践的辩证运动。因此,辩证法的内容就是实践唯物论的全部内容。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再是直观的、素朴的认识论,它强调实践对于它的第一的和基本的地位。因此,实践唯物论也是马克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