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说“梦”
栏目
书城独白
作者
金克木
期数
1990年12期
小孩子会做梦,少年人做梦,青年人做梦,老年人也能做梦。老年人做的是天堂和地狱的梦,过去又回来的梦。只有中年人不大做梦吧?因为现实是他们的。
为什么这些年来金庸、梁羽生、琼瑶、三毛等等台港作家蜂拥而来呢?能埋怨那么多的读者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作家,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能说是弱于金庸、琼瑶,居然就挡不住他们呢?为什么连古老的外国大作家也代替不了克里斯缔老太太以至更早些的柯南道尔医师呢?恐怕是那些人会做梦、说梦,而我们所尊崇的可敬的作家是不做梦的,是讲实际的,是当教师的,一心要教育读者的。除掉有一个时期,有一些人,反对过所谓“师道”以外,人们总是尊敬老师的,可是也忘不掉做梦。尤其是小孩子和青少年,他们更喜欢变成甲虫的卡夫卡,或者是卡夫卡的两千多年前的祖师爷,变成蝴蝶的庄周。但说他们怕教训也未必。金庸和琼瑶不是也大发侠义道和爱呀情呀之类的议论吗?可见读者不一定十分在意作者发他自己的什么议论,也不大喜欢追究作者有什么“创作意图”,而注重看书时自己从那些似梦非梦的故事中得出的是什么。梦,不是现实,又是现实,是睁着眼没看见而闭上眼忽然看见的现实。写这样的梦才能引出读者的笑或者泪。只怕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就是这样,是幻,又是真。
也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提笔写点什么的人心中总是有个读者的。首先是他自己,也就是写出来以后的第一个读者。此外的读者群,有的明显,有的模糊。金庸、琼瑶等作家有点像当年的张恨水吧,是写给数量最大的普通人看的,是写在报纸上“连载”一类作品的。买报的人不看,他就写不下去了。另有一些人是为了
说“梦”
文明不可拒绝
风雨飘摇的英国出版业
书籍生命力纵横谈
非典型肺炎“黄祸论”与全球管治
我喜欢这个向“限度”挑战的强者
人性恶的忧虑
道德的经济功能
皇家
徐光启和培根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