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法语对英语的一次胜利
栏目
远眺巴黎
作者
吴岳添
期数
1992年07期
一九四六年七月,联合国大会决定采用英语和法语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但时至今日,许多法语国家的职员在各种会议上都用英语发言,使采用法语的国家成了真正的一小撮,仅剩下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海地。法语源自拉丁语,一向以明晰、高雅和精确闻名于世,二百年前曾风靡整个欧洲,不料现在却落到如此地步。对此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加利说得很妙:法语的精确性自不待言,但“最出色的外交语言恰恰是一种不太精确、有点模糊的语言,以便使人们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借以“掩饰某些争执和分歧”。言下之意国际交往中恐怕只有英语才最为合适。加利到底不愧是联合国秘书长,紧接着作了一段兼顾到整个世界的补充:“热爱自己的母语是正常的,完全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把它置于其他语言之上,蔑视或排斥其他语言,就是危险的和不合时宜的了。像我的母语阿拉伯语,以及德语、汉语和其他许多语言都是伟大文化的传播工具,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在阳光下都有自己的位置。”
然而采访加利的法国《读书》杂志的记者恐怕不会像秘书长那样豁达。法兰西民族一向以法语为荣,在法国几乎听不到有人用英语交谈。在联合国的会员国中,用英语的国家有一百零八个,用法语的国家是三十八个,即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眼见得原来和英语平起平坐的法语沦为“小语种”,高傲的法国人怎能不义愤填膺!而法国《读书》杂志的主编贝尔纳·皮沃则是对英语文化最为反感的人士之一。前些年美国人西尔维斯特·斯塔伦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兰波和罗基》,被法国文化部长授予文艺勋章,皮沃大为不满,在《世界报》上撰文表示抗议,说这部美国影片粗暴、庸俗、充满仇恨、唯利是图,像拉客的娼妓一样不值一提,总而言之糟糕透顶。他质问文化部长,你既然要发勋章,为什么不发给在其他条件很差的国家里从事法语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何况这些穷国的人得了勋章会欣喜若狂、终身不忘,而美国佬斯泰伦根本不把这种勋章放在眼里,早就扔在抽屉角落里忘得一干二净了。
皮沃不是一个只说不干的人。一九八一年,法国《新教育杂志》女主编、语言学家米歇利纳。索芒为了推销《拚写和语法辞典》,建议让应邀前来的记者和听众们做一次听写。饭前喝开胃酒时听写,饭后喝消化饮料时公布标准答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四年以后,她参照语法学家约瑟夫·汉斯从一九七○年起在比利时开展拚写竞赛的经验,准备在法国杂志上组织拚写锦标赛。皮沃首先热情响应,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读书》杂志上宣布举办法国拼写锦标赛,原来只指望有一千五百人参加,甚至担心无人问津,因为参赛者要填一份表格,还要交二十五法郎,不料应者如潮,寄来了五万零三百七十八张支票,把银行忙了个不亦乐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来自法国各地的七十名选手在巴黎进行决赛,获胜者是十五岁的埃莱纳·帕朗蒂和三十二岁的布吕诺·德瓦埃勒,奖励是每人分别带一个伴侣到各个法语国家免费旅游。
皮沃主办的拚写锦标赛之所以吸引人,原因之一是试题既趣味盎然又难度惊人,而且在辞典里只可能查到一个答案,绝不模棱两可。许多人为了参赛死背辞典,因此除了测试参赛人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之外,还要在试题的含义上大做文章,设下种种扑朔迷离的陷井和障碍。负责出题的主要是索芒,她虽然是语言学家,每次出题也要费时半月、绞尽脑汁。结果是在迄今为止直接参加过比赛的一百万人中,得满分的仅有七人。法国的中学先后开始用竞赛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验,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每次比赛的题目除在《读书》杂志上刊登以外,起初在电台广播,后来则由法国电视二台和三台转播。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多,分设了青年组、专业成年组和业余成年组,范围也由法国向国外发展,从邻近的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扩大到所有法语国家,最后遍及整个世界,一九九○年,参赛国家已达九十个,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小小的文字游戏竟会受到千百万人的关注,对传播法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
今年四月十一日,法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确认了由原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批准的决定,破例让皮沃这个并非政界要人或外交官的主编登上了联合国庄严的讲坛,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二百六十二名参加这次超级决赛的选手宣读听写。按照联合国的要求,主办者邀请全世界一百七十五个国家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超级决赛,然而美国人这次却表示拒绝,声称“法国佬使他们感到惊讶”。除了亚洲、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之外,共有一百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选拔赛,一百零八个国家和地区派它们的冠军到纽约参赛,决赛时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竟达两亿之多,皮沃兴奋地表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法语的一个胜利。法国《读书》杂志今年四月号(第一九九期)对此作了详细的报道,同时还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研究和教授法语的情况。
无论如何,一个努力弘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民族,毕竟是值得骄傲的。
法语对英语的一次胜利
医学墓地上的叙事之花
骆寒超与《艾青论》
广岛轰炸再反省
访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韩南
文化的反思
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谈翻译
闲览琐掇(二)
来燕榭书跋
“白头的新人物”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