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耳朵的样子如何宁静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安迪
期数1992年08期
  读到一篇文章,是写汪曾祺的。文中有这样几句描写汪先生: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
  这种句子如果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里,肯定被老师批为不通。头发怎样随想,耳朵又如何宁静。主谓搭配不当,无疑是病句。
  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这类莫名其妙的句子在时下的文章中几乎俯拾皆是,原不必大惊小怪。可偏偏这两句是用来描写汪先生的,就让人禁不住感到好笑。
  因为对这种文字,汪先生早有评说:“用一种不合语法,不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语言写作,以为这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恐怕是不行的。”(见《晚翠文谈》)
  汪曾祺对知堂老人的文字很推崇,但还有不满意之处。周作人有篇文章,说“废名之貌奇古,其额如螳螂。”汪先生后来在北大看见废名时,“注意了他的相貌,没有发现其额如螳螂,也不见有什么奇古。——一个人额如螳螂,是什么样呢?实在想象不出。”那么,汪先生可想象得出,自己的耳朵是怎么个宁静的样子?
  当代作家中,汪曾祺先生最讲究文字的平实。“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又说:“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平实与准确才是文字的最高境界。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却得经过洗尽铅华、消磨绚烂的过程,是一种不刻意的刻意,不追求的追求。“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汪曾棋散文的风格魅力在于此,那位说“耳朵很宁静的样子”的作者显然是没有理解。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