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伪善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赵健雄
期数
1992年11期
一个文友,读完《论语》对我说,他不能忍受的是其中的伪善。此公通达世事,目光犀利,即由圣人之言,亦能看出背后的底蕴,让人叹服。
但世上之善,岂有无“伪”的吗?
实在人不过是一种动物,为求生存,便得吃食、占有,绝少在吞咽稻米之前,想到那也是生命,而生悲悯的。我记得只有佛徒中的高僧能至少以节俭自持,或立下戒律,只食颓败的植物。此外的凡人,皆已为恶,不过程度上有区分而已,甚至“善”也可以是帮凶,因为它协调了人类,来整治这世界,至多人称其善罢了。这里就已经有“伪”的成份。实际上同类之间,也彼此不能尽善。
历来统治者皆知须“伪善”。譬如故宫中挂有皇帝御书“正大光明”的横匾。宫帷之中,岂有“正大”者?但以此自勉总不错,即使并不自律。
这里重要的是伪与善何者占据了主导地位,善而其中有伪,合常情和至理;假装为善,则实际上已无多少善在其间了,甚至尽恶。一个社会如至后者,便很可怕。
儒家讲中庸,重视度。
譬如《论语》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个时间限度便甚妙。让人既能守孝道,又得以行己志,不致偏废。
但度,确是伪。难道五年就可以不从父道了吗?这在逻辑上讲不通。
把圣人的经典放到烈火上去炙,尚是近代的事情。“伪”是逼出来了,然而世道人心有没有更善呢?
倘若我们本意并非尚恶,或者莫如让善伪着。伪善者还须伪善,比公然作恶总要强些。
伪善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新现代化史观
说《九尾龟》
“言者无罪?”
台湾的大陆想像
《洗澡》前言
“新政”新理论
批评家的公正与偏袒
叔本华哲学与瓦格纳歌剧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