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第二代美国华裔的写作
栏目西书拾锦
作者冯亦代
期数1993年02期
  前些时,有一个黄昏忽然电话铃响了,那时我正专心在听美国第五十二届总统竞选预测新闻,一接,是个陌生的女性声音。她自称是俞毓庆教授,十多年前曾经在波士顿和我见过面,还一块吃过饭,当然我立即记起了那对问我祖国情况的教授夫妇。她说有本书送给我,抱歉是次晨她就飞返美国,只能把书留在饭店里,由我自己去取。第二天我把书去拿来了,她还附了一封短简,其中有一段说:“我比较注意美国华裔的作品,因为我在塔夫斯大学教美国文学;尤其亚裔文学,觉得Gish Jew的文笔好,并富幽默感。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以后她可能有更好的创作。”她送我的就是任吉茜的《典型美国人》。
  近几年来,我也注意美国华裔的文学作品,但读了几本,有些感到失望,因为这些书总不脱老奶奶给孙辈讲古的结构,完全是迎合外国人猎奇的口味。多看了,便有点腻烦,觉得何必把老祖母拉去作自己赚钱得名的工具呢?实在有点残酷,为了讨好读者,不惜卖掉自己的祖宗。但是读了这本任吉茜(姓是真的,名字只是个笔名,她的原名叫丽莲)的《典型美国人》,毫无上述的感觉;因为她写的是中国人在美国的奋斗史,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而且作者对第二种母语的运用,小说的格局和描写都是美国式的,文章的确有幽默感,读来真是过瘾。华裔作家终于在美国文坛伸进了一条腿,获得了地位,值得我们高兴。
  《典型美国人》虽没有列名美国书籍的畅销榜,如另一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那样,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畅销榜上历久不衰;但也在一九九一年第一版发行时,单是米夫林书店一次便订购一万一千本,而且立即续订五千本,销路是看好的。因为上了万本的销路,在美国也真是畅销书了。
  任吉茜的这部小说,是讲一个中国移民家庭追求美国梦的故事。正如另一个华裔作家王鲁依说的,亚裔美国人至今为身处边缘所苦,他必须从这个边缘进行写作,而诉说身处其中的经历。任吉茜的《典型美国人》,也是从这个边缘出发的,其中叙述了纽约中国移民的变化,从一个外来人变成美国人的经过。这又是一个美国人的故事。主角拉尔夫·张是个梦想者也是个实干家,是个机械工程师,大学教授。他多少是像他朋友格鲁弗·丁那样的人。在中国时,拉尔夫·张还是个小孩,一心要做个能光宗耀祖的好子孙。他原名来福,一九四七年到美国留学。那时的中国刚同日本打完仗,一片创痍,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拉尔夫到美是来继续学习机械工程的。他另外有六个次要的目标,前两个是克己修身,崇尚道德,不败家风。其他四个都与不同女人来往有关;因为他已到世界的另一面,他必须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他到美的第二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中国的大部分,而终将解放全中国。这就使拉尔夫和他的双亲以及祖宗传统分切开来,使他一个人孤零零在新世界了。
  有一天,拉尔夫深感失望时,在公园中遇到了先来美国而又久失联系的姊姊黛莉莎。这是个“奇迹”,而这部小说就是在“奇迹”中发展的。黛莉莎同一位名叫海伦的中国姑娘同住在一起,由黛莉莎作伐,海伦成了拉尔夫的妻子。他们用抵押付款买了房子,直到从长期住户成为美国公民。拉尔夫和海伦的贪婪,使他们一改过去对典型美国人的观感。原先他们认为典型美国人没有礼貌,没有道德观念,惯用暴力,浪费无度,而现在则开始对这些唱起赞歌来了。海伦是位狂热花钱不愁的人,她要住设备齐全、建筑堂皇的房宅,而拉尔夫则是个高级冒险的资本主义者,相信要赚钱就得会花钱,这样才能什么都可以办到,一直到他成为烤鸡店的老板,他的信条“一切愿望终将成为事实”的梦想终于实现。终于黛莉莎成为朋友赵教授夫妇间的“第三者”,海伦成了“百万富翁”格鲁弗·丁的情妇。最后黛莉莎因拉尔夫车祸成了个长期昏迷不醒的病人,等到她完全恢复知觉,故事便以大团圆结束。全书经历了拉尔夫、海伦和黛莉莎的悲欢离合,结构新颖,不落俗套。
  我读完了这部小说,也如经历一梦,幸而梦醒时,各个角色又都重落人寰,过着真正的美国生活了。作者的文笔写得十分美国化,跳跃前进,符合美国的节奏,其聪明幽默之处,简直无须加以注释,即可作会心的微笑。她的文字,一泻千里,毫无一点踌躇,既没有频加说明,也没有顾盼生姿卖弄一己的聪明或暗示文字之如何幽默。作者笔到之处,句句漂亮,甚至她偶然的描写,也似乎是创新的语句。如她描写海伦到美容院烫成头发的式样,与众不同,或如迁居时,小孩向旧居的四壁吻别,或如形容黛莉莎的死期将至为“一个坐在晚餐桌上不饮不食——而对一桌的人她却无不知晓”,都是神来之笔。
  作家任吉茜,今年三十六岁,生于纽约州斯卡斯达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及爱阿华大学作家工场。吉茜是她早年在中学时戏取的名字,颇像一个女伶,结果她成了个作家,而不是她预期的人物。她是中国移民家庭中的孝顺女儿,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在企业中得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所以她曾短期在商业学校读过书,甚至婚后还参加过打字考试及从事室内装修,目的在于使她放弃写小说。但在吉茜成为公司女秘书之前,她却已成为一名作家。《典型美国人》是她的处女作,一鸣惊人。她说,她只是利用她所知道的一切,即使她能看到那个人的双肘双膝,甚至是五官,但她与这些外表的认识,却如梦与现实。这是相同的东西,却已被极度变形了。经验并不能说明她的童年,而她也不愿去加以强调。事实上《典型美国人》是出喜剧,是自自然然从她笔下流出的,“我觉得自己像个缺少低音的立体声装置,我必须学会弹低音的键盘”。虽然《典型美国人》中也有悲哀的场面,不过作者认为整书还是乐观的。作者谈到小说中写的英雄时说,并不是每人都要像拉尔夫一样,人们可以运用美国各式各样的自由。当有人问到她是否在写新作,她那时正怀孕,便幽默地回答说,“我正在孵小鸡!”
  《典型美国人》主角一家的快活结局,并不是他们放弃了美国梦,而是由于他们终于找到完成美国梦的一条路径。作家任吉茜说,她期望能够扩大美国移民的经验,这一观念就是要把美国人活生生地归还给美国。
  Gish Jen, Typical America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pp.296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