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侃文学
栏目诗画话
作者陈四益;丁聪
期数1994年07期
  前些年,文学时兴“侃”。有人说,应当写作“砍”,不知哪一个是“祖传丸散”。
  有聊无聊地混世,没完没了地调侃,自嘲、嘲人,时而卖弄一点小聪明,从来没有一点正经事可干,也干不成任何正经事,成了这类文学中主人公的特色。与其说是机智,不如说是贫嘴;看起来像深刻,骨子里是浅薄。
  那时候,断断续续回城的知青,受够磨难的“黑八类”子女,高考落榜的待业(“失业”这词,近来才允许用于中国)青年,林林总总,构成了一个浮游于社会之中的群体。希望有更好的前程,但又缺乏自信;想要有所作为,又缺少才能;埋怨社会不公,可又不想付出艰辛;年龄不大,偏又自以为参透世情。于是深感委屈,嘲弄自己;不甘寂寞,嘲弄他人。这样一个群体——一个个人社会角色暂时失落的群体——成了新的时代里冒出的一批“多余人”。“侃文学”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人生样本。一时走俏,事出有因。
  然而,渐渐地,群体开始瓦解。一部分踏人仕途,经过努力,获得迁升;一部分步入学界,出国留学,学业有成;一部分摆摊经商,生意兴隆。各自确认了社会的角色,无暇游戏人生。剩下的“顽主”,也开始怀疑,与其虚耗人生,何不做些事情。
  作为这一社会群体自我表现的“侃文学”,渐次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他们的文学代表,偏显得感觉迟钝。由这个群体中生长出来的他们,竟以为可以离开这一群体而永存。
  这样一种迟钝的反映,使“侃文学”陷于窘境。读者、观众的冷落,不知是否已足以催促他们另辟蹊径?
  诗曰:
  由来枝叶总连根,
  根尽枝枯不是春。
  若使杨枝还有意,
  另寻沃土再生根。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