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背叛·挑拨
栏目
阁楼人语
期数
1995年02期
钱钟书先生谈翻译,每引一句意大利语:“译者就是背叛者”。施康强先生在本刊谈《红与黑》多种译文之比较(第一期),指出恁多专家对《红》书头尾少数语句之表达,尚且见仁见智,各擅胜场,遑论其他。从这里看,我们又何妨称力图忠实表达的译者之这种“背叛”,为“忠诚的背叛”,以区别于滥竽充数的恶意背叛。
在“文化阁楼”里温习这些意思,每每想到自己的行业。每天写信、看稿,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劝说仁人贤士们为文立说,陈述已见。一说“己见”,有时免不了偏颇,于是就有了切磋、讨论的需要。起初想尽量“摆平”这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后来觉得,又何妨仿“忠诚的背叛者”例,做一个“和解的挑拨者”。让各方各面的志士仁人,以和善的态度,各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也何妨争执一番,岂不比一意“摆平”更好。
这些当然还是“百家争鸣”的老意思,并无新见。只不过,过去执行“争鸣”,是多少被动的。万不得已,成问题又不能不发的文章,加个“争鸣”题头,免得屁股上挨板子;万一挨上,也可借“争鸣”一说,挪动一下屁股,不致记记实受。有这借口,遇到“熟皂隶”,也许可以免掉板子——当然,“熟皂隶打重板子”的事也每每有过。
现在不同的是,想主动“挑拨”一些不同意见出来。“说《读书》”栏之设,就带些这种意思。当然,说不同意见可以,还是以“和”为尚。
意存“挑拨”目的却又在和解,故称:“和解的挑拨者”。或者可仿“为了忘却的纪念”,称为:“为了和解的挑拨”。
背叛·挑拨
《说梦录》
思想的本色
可比与不可比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来由、发展和趋向
《永乐大典》漫话
“体”、“用”之争与整体演进
西方文化研究中的微观干预和激进民主
读曲听心声
切勿雕琢太过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