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淋漓
期数
1995年04期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读书》韩少功《心想》一文,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唯工业,唯技术,唯物质的工业文明与其说使人类失掉了个性的灵魂,人文的文化,真实的自然,不如说人类驾驭现代化进程措施不力,自甘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和牺牲品。难道人类从走出蒙昧以来所苦苦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到头来只是自我蒙蔽,作茧自缚?难道世俗文化既解放了人性也扼杀了人性?难道文明会消灭文明本身,创造就等于消灭,如同说人之生长亦并非不可说人更接近了死亡?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灭顶之灾,如果我们仍不能争取主动,现代化的手段将摧毁人类惨淡经营的地球村,扼杀那伸向太空的脆弱的触角。
人类的主动是精神的主动,通过心灵拯救来洗刷文明的污渍。韩少功认为,“想法”是“活法”的同义语,用新的伦理观念,价值体系,道德架构来适应和规矩现代化进程,以使物质与精神达到内在的统一,这不是“唯意志论”,更不是“内圣外王”的翻版,而是包容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古以来的“心有所想,物有所给”的永恒愿望。物质压抑精神背离了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人类“活着,活得更好”的本意,是貌似进步而实则破坏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所采取的现代化方式本身。
可以想见,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实现这种心灵拯救需要激发多少在不知不觉中冬眠和麻木的民众,需要多少志士仁人的孜孜矻矻的导引。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仍然可以称为初级现代化,而在人文精神上却已滋生起高级现代化国家的众多流弊。这似乎是历史的一种无奈和必然。然而,我们并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现代化运动和心灵拯救运动在有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推动导引下同时进行,红与黑,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上演着一出历史活剧,它的观众——十二亿国民难道没有感到厚重的压抑感,责任与使命?现代化的艰难与挑战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中国儒家文化也许将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实现。
心灵拯救或许还将有着无法预见的远景,那却是属于后人的责任,面对现实,诚挚可亲而身体力行的先进的人们先踏踏实实地“用心血和心魄,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动心的回忆和向往”来“心想”。思想着,我们便活着。
“心想”事成。
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永恒的沉默
风险社会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纷争
“别忘记我们!”
化干戈为玉帛?
你站在谁的一边?
撩开白宫的面纱
“埃达”的语义
我们有话要说
试测下世纪文学史研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