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手的活力与心的约束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高希均
期数
1995年07期
今年一月中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莱恩(L.Klein)访问台湾时,学物理的企业家王文洋向他请教:哪一个经济理念,对人类福祉的增进最有贡献?克莱恩不加思索地告诉这位台塑第二代的接班人:一只看不见的手。
二百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认为:在追求自己的利润的诱因下,生产者会在市场机制下,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宛如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挥舞魔杖,调节供需。
二百年后,这只看不见的手,彻底地击败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那只看得见的手。
但是市场经济学派不要太过自信。因为在今天高度商业化活动中时时出现了市场失灵的例子(如垃圾的处理、污染的防止),仍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补正。
不论是接受成长极限的预警,或者为后代子孙的福祉着想,人类如果一直让看不见的手来诱发利润,不加节制地生产与消费,那么人类无尽的欲望如何能靠有限的资源来满足?
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诱发利润、累积财富、带动经济发展;但它必须要配合一个与人共享的心,节制消费、追求永续生存。所得低时,发挥一只手的活力;所得高时,要有一个与人共享的心来约束。
手的活力与心的约束
开启通往主流文学史之门
美人、怪客或别的东西
消灭“书虫”
把关种种
谈《生育制度》的日译本
守护着那诗的意境
关于《守住你心中的居伦城》的来信
关于历次文艺批判
书叶小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