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谁遗忘了沈曾植?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谢泳
期数
1995年12期
一九九五年三期《读书》有葛兆光先生说沈曾植一文:《世间原未有斯人》。葛文由沈曾植的被学术史遗忘,说到思想史对学术史的干扰,对沈的被遗忘寄于同情并由此引发出对遗老遗少的感慨。但葛文有些就事论事,就人说人。近年确有李泽厚先生概括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突显”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我不便评价,但对厚爱学术史的学人来说,重新评价一个被遗忘的学者也需慎重,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思想史。就说沈曾植,他是前朝遗民,忠于大清,张勋复辟,袍笏登场。当时上海是清末显贵聚集的地方,但真正有志“复辟”的人并不多,而沈是领袖人物。再说遗民,为什么同为遗民的王国维、罗振玉没有被学术史遗忘,而独忘了沈子培呢?王国维《沈乙庵七十寿序》说沈“忧世之深有过于龚魏,而择术之慎不后于戴钱”,已有人指出此评价未免偏高。沈的被遗忘,实于他著述问世不多,常人难以见到有关。罗振玉长孙罗继祖说:“沈懒不著书,现所见到的仅是一毛片甲。祖父中年和沈在上海南洋公学有一度共事之雅,晚年共历沧桑,沆瀣一气。”(《庭闻忆旧——回忆祖父罗振玉的一生》页156, 一九八七年吉林文史版)一个学者的被遗忘原因是很复杂的。
谁遗忘了沈曾植?
关于欧洲认同的思考
描写妓女的文学作品
大彻大悟了
观念的探险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
听风楼记
中国农民何以“不善合”?
我的学术生涯
一部工具书的启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