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更实在的说法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燕继荣
期数
1996年01期
媒体常有报导,某某领导说某某政策一百年或五十年不变云云。听起来这可是一句再贴心不过的话。它不啻一剂舒心理气丸,足以安定人心,消除人们对某项政策的疑虑。但是,细一琢磨,此一说法却值得推敲。
且不说没有变化,何来发展?只说一点:此话与法治精神不很适应。法律至上,依法行政,这是现代法治主义的基本原则:而现行的各种政治制度和规则;如选举制、限任制、有限责任制等等,正是这种法治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法治主义原则,一任领袖,只能在其任期之内就某些事务作出有限的承诺和决定,而且这种承诺和决定都只能以不违背既有法律为前提。姑且不说社会发展之快,以至于难说有什么政策可以保证在长达半个世纪以至一个世纪之内一成不变,就说政府领导人的任期也是十分有限的。今天,领导的“终身制”已经废除,就是没有废除,恐怕谁也难保能在任上呆上五十到一百年。所以,从法治的角度讲,最多只能保证某项政策在任期之内不会改变。
当然,“一百年不变”并不是一种学术概述,也不是一种法律术语,它只是为消除某种疑虑、表明某种决心和信心的说词。提出这说词,其用心是极好的。但这种说词隐含了某种“人治”的因素在里面,而“人治”恰恰是变数最多的。在当今时代,切实的依法治国行动最富有说服力。我相信,即使是说词,说“在任期之内我将努力保证政策不变”要比说“一百年不变”的许诺来得更实在可靠,更有责任感。
更实在的说法
关于本质主义
正义的重申
值得注意的《古本水浒传》
分工原则与比较经济制度
让这不安持久地存在罢
劲草在疾风中挺立
平野日出雄《日中教育的桥梁——松本龟次郎传》
《将饮茶》序与后记
个人、个性与社会惰性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