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美国1978年度最佳畅销书
栏目美国航讯
作者董鼎山
期数1979年02期
  美国刊物中,每周登载“最佳畅销书目”最受重视的,只有两家;一家是知识界阅读的《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一家是出版界行业杂志《出版商周刊》。后者销路不大,但是本行业和图书馆学者及作家们必读的,故影响较大,所载书目可以直接影响销路。
  不论哪家的“最佳畅销书目”,共分虚构与非虚构两种。每种每周列十种,至年底再列出年度最佳畅销书目。《出版商周刊》于1895年起即列此书目,于1978年增至十五种,这是因售书生意兴隆之故,每种都销十万册以上,成了出版界空前盛事。
  《出版商周刊》这一年一度书目是根据全国各大书店实销数统计出来的,不包括各读书俱乐部、邮售、国外等的销数。
  这里依次介绍几本主要的:
  1978年名列第一的小说是詹姆斯·米切纳的《契沙比克》,一年内销851,729册。米切纳战后以《南太平洋故事》成名,写了不少历史性的小说,如《夏威夷》、《百年镇》等,以场面大、时代长著称。《契沙比克》也是这样一部描写马里兰州的契沙比克湾从十六世纪直至目前的一部历史性小说。这也是兰登书屋创办以来销路最好的一本书。
  第二位是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续篇《战争与回忆》。沃克也以善写流行小说闻名,他的最佳作品还是1951年的《该隐号叛舰》,刻画了一个暴戾刚愎的舰长性格,改编电影后曾由影坛硬汉亨弗莱·鲍嘉主演。《战争与回忆》是去年十月出版的,比《契沙比克》晚了三个月,因此进入1979年后继续畅销。
  1978年十五本畅销小说中有好几本是通俗流行小说,没有文学价值。比如位居第三的《愚人必死》,是《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所著,写好莱坞和大赌城拉斯维拉斯内幕的,趣味不高,文笔拙劣,甚至有文法不通之处,评论界对此评价甚低,有人甚至戏称“愚人才买”。但因故事有趣味,1978年销了274,084册,平装本版权竟高抬到二百二十五万元,打破纪录。
  位居第四的《血统》和第五的《顾忌》也是同属于情节复杂、注重色情和暴行描写的作品。后者的作者是个女作家,虽是处女作,却充满了色情。这就不如第六名的另一女作家贝尔娃·普兰的处女作《常青》,它写的是一个犹太女性的奋斗史,虽然由穷致富,有些俗套,但多少反映一些社会面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在文坛有声望的作家的作品这次居然也列入最佳十五名之内。一是霍华德·法斯特的《第二代》,列第九位。法斯特在五十年代脱离共产党,近年来写了几本小说。《第二代》是他有关加利福尼亚开发的历史性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叫《移民》,年前也属畅销。另一个是最近故世的詹姆斯·琼斯,他的遗作《口哨》列入第十五位。这书是他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死后遗稿未完,由他的好友威利·莫理斯续貂。
  令人兴奋的是进入1979年以后,每周最佳畅销书目中也包括了两个比较严肃的著名文学作家的作品。一是约翰·契佛的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能够畅销还是少见的现象。另一是约翰·厄普达克的《政变》,喜剧性地描写非洲新兴国家的社会矛盾。但这两本书能否长期畅销,列入1979年全年名单,还须到明年此时,才见分晓。
  此外在这里值得报告的是,最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籍老作家伊萨克·辛格的近著《索沙》,虽未列入1978年名单,但在半年之内(去年七月出版),销了77,841册,不能算少。这也是因为美籍犹太人文化程度高,读书成风之故。
  关于1978年非虚构作品,值得提出来的是几本有历史价值的传记或历史著作。中国的读者必对名记者白修德自传性作品《历史的探寻:一部个人经历》(名列第九)感到兴趣。他在三、四十年代曾任《时代》周刊驻华记者,报道抗战,在重庆、延安见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等,1946年曾出版《中国的惊雷》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和国共的内战。《历史的探寻》不乏他与世界名人丘吉尔、戴高乐、麦克阿瑟接触的回忆,是研究近代史的人所必读的。
  其次中国读者有兴趣的当是威廉·曼彻斯特的新著《美国的凯撒:麦克阿瑟》(名列十三)。此人曾著有《光荣与梦幻》,记述美国近四十年的历史,卷帙浩繁,长达百余万字,材料极为丰富,文笔也很生动。
  至于尼克松的《回忆录》,名列第六,销了262,000册。他的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记述水门丑闻的《权力之终结》,名列十一,销了十九万册。
  比较严肃的作品则是曾经访华的女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克曼关于十四世纪欧洲史的《遥远的镜子》,名列第七,销了259,954册。她所著的《八月的炮声》(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关于史迪威将军的著作,都有不少读者。
  其他非虚构作品很难概括,但不妨列举一下,可以让大家对美国人的读书趣味有个粗浅的了解:
  名列前茅的是一位家庭妇女出身的专栏作家文集《如果生活是一碟樱桃,那我在核堆里干什么?》写的都是幽默性家庭琐事。共销七十余万册!两年前她的第一本选集也是位居第六的畅销书。
  第三名是《长跑全书》,投合了近年来美国流行以长跑锻炼体格的风气。第四名是已故电影明星琼·克劳福的养女写的《最亲爱的妈咪》,讲的是幼时受虐待的详情,把这位明星形容得犹如一个残酷的怪妇,投合了许多影迷喜欢听揭人隐私的秘闻的爱好。名列十二的是《我母亲/我自己》,写母女性格冲突(好像中国的婆媳不和),适合美国妇女的“探求自己”的胃口,并与美国女权运动不无关系。最后名列第十五的《杰基,噢!》更能说明美国一般读者的口味是爱好丑闻秘史。此书所叙乃是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克琳的罗曼史,而杰克琳在肯尼迪死后嫁了希腊油船业巨子奥纳西斯,奥死后风流韵事也复不少,引起许多人的兴趣。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