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罗尔纲与卢逮曾
栏目品书录
作者谷林
期数1996年02期
  太平天国史专家,知名学者罗尔纲先生,他有一个熟人或者说是朋友,也许又可以算作同道或者说是同事,名叫卢逮曾,又叫卢吉忱。当一九四八年他们在南京重相逢见,卢逮曾安家在“南京城西山上,环境十分幽静,是一座别墅建筑”,用罗先生的话来说,那个人当时“飞黄腾达”,出入汽车,比起罗先生来,不知要神气多少。
  罗先生是胡适的学生。一九三四年十月,胡适兼任着北大文学院长和北大文科研究所长的时候,介绍罗先生在那个研究所里的考古室工作过,直到抗战爆发,一九三七年八月北平陷落才离开,前后约计三年。那时,卢逮曾担任着北大文学院秘书,又是文科所的秘书,“办公桌就放在考古室内”,跟罗先生“天天见面”,熟得很。卢逮曾研究五代史,跟罗先生每天见面时“聊几句”,言谈谨慎,只说他“要研究的五代碑版”。可惜我没有钻研过这门学问,所以从来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人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以后有没有出版过什么关于五代史的著作。
  现在我们可以说到新近印出的罗先生那本旧著来了,它是罗先生在胡门从学五载的自叙,一九四三年三月写成于广西贵县家乡,原来的题名作《师门辱教记》,一九四四年六月曾由桂林建设书店印出。印成“不到多少天,桂林便紧急疏散”,恐怕印数也不会多,所以罗先生估摸着说:初版“此书还不曾得与广大的读者见面”。
  一九四五年,罗先生在四川南溪,“将此书再细细的修改”后,把誊正稿本寄请重庆独立出版社去重印。那边有一个罗先生的熟人,就是十来年前常与罗先生聊几句五代碑版现任独立出版社总经理的卢逮曾。卢收到罗先生的寄件,没有回绝,但是要求有一篇胡适的序言,这是一个出版社总经理的高明设计。现在的新版书前保留着胡适这篇不过二千字的短序,署有作序的时地为一九四八年八月三日在北平。我们搞不清胡适缘何把为此书作序这件事竟然拖延三年之久,以致耽误了在重庆重印的工作终究未得完成。直到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始在台北再版出书,却依旧“不曾得与广大的读者见面”,原来那是“非卖品”,是胡适先生自卢逮曾处取得罗先生手抄的修改稿本,自费印成,作为回赠来向他祝贺六十八岁寿辰的人们的专用礼品,书名也由胡适改题作了《师门五年记》。
  一九九三年,罗先生又写成新作《胡适琐记》,书中有一章题作《北京大学文学院秘书卢逮曾》描叙此君,结末写到他们在北平陷敌后经过十一年离阔首次在南京重行相见,卢逮曾自我介绍的一句话,把罗先生“吓了一跳”。他说,“我是国民党的自由主义派,适之先生直到今天还不知道哩!”那时候此公的身分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面目一新,言辞忼爽,再不是往年谨慎而又精干的秘书和“学者”,却又似不无感慨,略带牢骚地怀旧:“还是从前在北大研究五代史好!”罗先生写道,“他向我说的话,我没有同胡适谈及”,可是一边就在心中嘀咕:“胡适究竟对他是‘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呢?还是完全不知道国民党政府把一个秘密党员安排在他的身边呢?”
  罗先生的专业文章,我从前稍稍读过一些,认为他的文风悃幅无华,万万不曾料到居然还能够结撰这般妙趣横生的身经实录,纵使仅仅当做一则出版掌故来看,也够有兴味的了。如果能搜求到一九四三年桂林建设书店的《师门辱教记》初版本,一九五八年台北的《师门五年记》修订本,再把一九九五年三联书店这本《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的新版本合在一起,配成全套,送去当前刚刚时行起来的拍卖现场亮相,一定会有慧眼灵心者报出善价。
  罗先生是史家,“不苟且”,重实证,他叙事一一援据日记、书翰和切实可信的出版物,原原本本写出确切不移的时地,不任模糊的记忆去控驭感情的野马上下驰骤,于某些前人记述也有认真的订正,譬如对石原皋《闲话胡适》中所记有关徐志摩的事迹,便是一例。不过这么说也仍只是枝节,问一知十,举隅反三,慎思明辨,传道授业,也许才是此书递接的薪火,真值得细细寻味。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日于通县马厂(《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三联书店一九九五年五月第一版,9.8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