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很值得研究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刘法绥
期数
1996年08期
影射,作为一种斗争艺术,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尚书·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而作为旨在迫害的罪名,那么,至少可溯至西汉宣帝之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报孙会宗书》里,写田园生涯、时有“荒秽不治”一词,宣帝认为他是在谤讥朝廷荒乱,把他腰斩了。还有,大业五年(六○九),隋炀帝杀薛道衡也属此例。那一年,薛道衡想当官,写了篇《高祖文皇帝颂》,不料,炀帝说文中“有鱼藻之义”,是以古谤今,把他绞死了。明清以降,因“影射”罪而遭抄家、杀头、灭族的,则举不胜举。即便新中国建立以后,因被视为影射而受批判、戴帽子甚至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也不乏其例。
以上对影射的简短而零星的回顾,是读《深斟浅饮“三家村”》(《读书》第四期,李辉文)时即兴想到的。该文提到吴晗邓拓廖沫沙田汉孟超等人的作品,说“把这些作品说成完全没有现实影射意味,则未必符合实际”,并对田汉、邓拓的写作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与执笔心态的分析。该文还说,“承认‘影射’,并不意味着赞同加在他们身上的批判,而是对他们的文化价值的肯定。”我以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因为:承认影射,那么,那场“批判”的性质,是现实的维护者与反对者或不满者的斗争;反之,则是暴戾对无辜的摧残。从文化价值着眼,前者是启蒙著作,后者是被罗织罪名、无限上纲。从作者方面说,前者是先知先觉者,应有从容作楚囚的心理准备;后者则是惨罹猝不及防的天降之祸。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的斗争,将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是不是凡涉及假、恶、丑、错误内容的言论和文字,都是对现实的微讽、婉谏和影射呢?这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九五八年,邓拓因毛泽东同志批评他是“书生办报”、“死人办报”而调离《人民日报》社。当时,他心情悒郁地写了一首诗:“笔走龙蛇二十年,往事非云亦非烟。满纸文章书生累……。”八年之后,如同谶言一般,他真的被自己的文章“累”死了。如果他有意为之,那么,他是求仁得仁的殉道者;如果不是,他就是林彪、江青集团祭乱党祸国殃民的黑幡的牺牲品。前者是悲壮,后者是悲哀。
很值得研究
“真中求善”的“实文”
从“建筑之树”说起
古算真情
相声的文学性
这只是千万个卖血故事中的一个
“头朝下”漫议
前青春期的文明小史
《古文观止今译》评介
宋濂的遭遇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