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也谈历史人物
栏目说《读书》
作者田玉萍
期数1997年03期
  个人之于历史的作用大小,可以从不同角度遴选标准来衡量。钱行先生在《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十一期谈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以文化传统的传递为依据,认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不仅当由功绩卓著的“帝王将相”,还应由“虽无事业表现,却在传统文化中起到承先启后作用的思想英才组成”。此论颇有见地。
  比较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是文坛上由来已久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伏尔泰曾说过:“……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陈腐而烦琐的问题:凯撒、亚历山大、铁木儿、克伦威尔等人,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有人回答说:一定是牛顿。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因为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象牛顿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伏尔泰《哲学通信》第44页)我们知道,就认识宇宙而言,牛顿的伟大贡献并不是指出了苹果下落的原因,而是指出了苹果与星球间的相似性。牛顿无疑是“站在巨人肩上”认识宇宙的伟人,他的天才之处在于引导人类的思维从神秘的不可知论泥沼走出来,奠定了全新的对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的科学理论规范。
  从牛顿的贡献不难得出结论:他对于历史的作用是本源性的。相对而言,像凯撒、克伦威尔乃至中国的“帝王将相”们,则是生逢其时的产物。思想英才是千百年的奇迹,“帝王将相”尽管建树了功盖当世的丰功伟绩,但评价他们对于历史的作用,大抵离不得功能这把标尺。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