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忘却
栏目诗画话
作者陈四益;丁聪
期数1997年04期
  人实在是很容易忘却的。无论多么刻骨铭心的悲痛,随着时光流逝,也会谈忘,有时那忘却的速度令人惊异。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那或许是因为事不关己。那么,事若关己便不会忘却么?也未必。满洲人人关之初,对汉人是惟恐杀不服的,所以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有那许多迹近疯狂的文字狱。那时被杀的人不是一个小数字,然而,墓木未拱,子孙亲友亦已做官的做官,应考的应考,成了大清的顺民,杀亲之痛是早已忘却的了。时至今日,有人说如果他活在那时,宁肯做大清的顺民;而乾隆的文化统制,也被许多人大歌大颂为佑文之举,这大概也可算做忘却的例证。
  还有一个例证,便是吸毒。鸦片战争过去不过一百五十多年,许多人已不记得洋枪洋炮庇护下“送”来的毒品,曾给中国人造成过怎样的灾难。龚定庵将吸食鸦片称为“食妖”,以为造者、贩者、食者皆应诛戮,是深知其害的痛切之言。后来,洋人不再能强运鸦片到中国来了,倒是他们自己开始饱尝了毒品之害。不料再后来,我们中国人——不争气的中国人又自己去买、去贩、去种起鸦片来了。我又一次感到了忘却的可怕。
  人们乐于忘却的,不是往昔的荣光,而是身受的羞耻。忘却或可暂时麻木恐惧的灵魂,但它却会招致新的灵魂的恐惧。
  诗曰:
  曾记鬼灯磷火荧,
  病夫东亚骨伶仃。
  何期血雨腥风后,
  又见风魔海洛因。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