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克丽奥眼中的科学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袁江洋
期数
1997年09期
科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 ofScience)是指以写定的科学史为对象而进行的元历史研究——它所关注的问题是科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科学观及科学史观问题。科学编史学研究发端于第一代专业科学史家诸如萨顿(G.Sarton)等人对于科学史的性质、目标、研究标准与编史方法所作的思索之中,但他们往往只是到了晚年才有兴趣以回忆的方式撰文陈述他们的编史学思想。倒是一些雄心勃勃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编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譬如,波普(K.Popper)的学生阿伽西(J.Agassi)及拉卡托斯(I.Lakatos)都曾撰文探讨科学编史学,而且,是阿伽西而不是别人于六十年代初首先写出一本题为《走向科学编史学》的著作。不过,科学哲学家们研究科学编史学的动机往往是想通过这类研究来指导科学史家们的工作并验证他们的科学哲学模型。因此,科学史家们往往难以接受他们的见解或“说教”。科学史家们看待科学及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视角。
科学史家们直至八十年代末才写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编史学专著,这就是克拉夫(H.Kraph)的《科学编史学导论》。而今,科学编史学已成为科学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亚学术领域,相应的研究也早已不再只是史学大家的专利。
只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才开始有少数学者对科学编史学发生认真的关注。只是到最近,国内第一部科学编史学专著——《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才得以问世。
《初论》所理解的科学编史学在内涵上比纯粹的科学史学史研究要丰富得多,作者没有依照纯粹的史学史的方式来组织全书结构,而是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对一些理论问题及方法的探讨上,并将有关的史学史线索融入这些探讨之中。
以《初论》关于“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的探讨为例。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H.Butterfield)在三十年代初出版了其《历史的辉格诠释》,在书中,他对那种直接以今天的观点及标准为参照系筛选史料、编织历史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历史提出了激烈批判,并号召历史学家“用与我们这个时代不同的另一个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时,科学史研究的主要传统即由萨顿所代表的研究传统正是典型的辉格史传统。至五十年代末,科学史研究已开始从整体上转入反辉格史时期。然而,至七十年代,科学史家们又反过来对反辉格史进行了反思。《初论》在对西方科学史研究“从辉格式的到反辉格式的再到两者统一”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与分析之后,还对我国现阶段科学史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科学史研究还处于辉格史时期,因此,作者呼吁“中国科学史界似乎首先应补上反辉格式研究方法这一课”。
(《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刘兵著,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11.00元)
克丽奥眼中的科学
秀出于林
我国学者的第一部中亚古代史
《罗丹艺术论》
法国学院派寨主雷蒙·阿隆
反通货膨胀
南方的写作
数字化时代的喜悦与迷离
望霞听雨札记
译诗和注诗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