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狱神庙资料补遗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陈椿年
期数1999年02期
  张建智先生在《狱神庙闻录》一文(《读书》一九九八年第七期)中,推断狱神庙的实际作用乃是中国古代监狱中的优待室,这是信而有据的。除了他所引用的资料外,补充一条如下:
  清康熙四十七年(一七○八年),轰动清初朝野近六十年的“朱三太子”一案告破。明崇祯皇帝第四子、曾封“永王”的朱慈焕,这年四月间在山东汶上县退休县令李朋来家中被捕,押往浙江杭州,由钦差大臣、户部侍郎穆且,以及八旗杭州将军,浙闽总督,苏州巡抚,浙江巡抚,共五位大员联席会审。第一堂审问为验明正身,和拥戴“朱三太子”抗清的起义农民首领对质,并查询交游相与之人。审毕,主审官穆且吩咐浙江皋司说:“朱某、李某,俱不是强盗。可将狱神庙收拾洁净,茶饭也要留心照管,委官看守。”据李朋来事后追记:“是晚即宿狱神庙。时有委官二人,一靳一陈,又有千夫长鲁姓者,豪爽人也,见吾二老人而深敬之。朝夕谈笑,或对枰楸,或观杂剧,聚饮欢歌,忘乎其身在囹圄中也。”以上史料,均见中华书局版《明清史料论著集》中,《明烈皇殉国后记》一文,孟森教授著。
  由此可见,至迟在清初,狱神庙已是官方正式启用的监狱优待室。清承明制,可以想见明代狱神庙的作用也差不多。如果说,狱神庙有时也被狱吏们用作营私敛财的工具,那也是由于官方正式确定了它作为优待室的“身价”,所以才使狱吏们有此贸利之门。
  顺便说几句:监狱中有优待室,古今中外都不乏此类例证。帝俄时代,像克鲁泡特金公爵这一类政治犯,所受待遇和农奴罪犯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到了斯大林时代,“古拉格群岛”中的等级制度和差别待遇,更是花色繁多。解放以后,六十年代初的上海提篮桥监狱中,面积相等的囚室里,外籍犯人一人一室,托派分子搞翻译的也是一人一室,陈璧君更是一人二室,还派人去服侍她。而普通犯人便是三人一室,伙食待遇和接见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以为,类似狱神庙这一类监狱优待室,并不是权钱交易的产物,倒是监狱本质的必然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嘛!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