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也是一种背影
栏目品书录
作者黄振萍
期数1999年08期
  朱自清先生逝世后,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朱自清全集》的编委会,成员有叶圣陶、郑振铎、吴晗、俞平伯、浦江清、李广田、王瑶、余冠英、徐调孚、季镇淮和陈竹隐等,由浦江清任主编。到一九五二年大体完成了全集的编辑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全集却没有能够出版,只是一九五三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了全集的精简本,即四卷本的《朱自清文集》。在这一点上,朱自清先生远没有闻一多幸运。朱自清先生主编的《闻一多全集》是早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就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的。一九九七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终于出齐了《朱自清全集》,尤其是包括朱自清先生的日记和书信,这自然是件令人额手称庆的好事,然而,粗略读下来,却发现有点疑问。《朱自清年谱》第167页,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的系日下有:
  在日记中说:“一些激进学生对其同志发出通知,称彼等应努力促进华北大同盟。彼等制造流言,称华清池有五万人请愿,要求对日宣战,而约四十人被蒋的卫士开枪打死,因此张学良的行动是正当的。多么肮脏的骗局!”
  而《朱自清全集》第九卷447页同一天的日记却少了“彼等制造流言”、“多么肮脏的骗局”等字样,所缺的文字,正是朱自清先生对此事发表的评论,如果去掉,恐怕后人会认为朱自清先生只是客观地记述此事,或者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来。《朱自清全集》作为“标准”版本,应该是比《朱自清年谱》更能传之久远的,也更有资格成为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但后人如果据此研究朱自清先生对西安事变的看法,恐怕会有些不妙,这时候可能真得用上“知识考古学”(用其字面意义)的功夫了。
  《全集》的编者在编后记中说:“虽然把日记全部发表,可能会有利于对他的研究;但把其中确属个人隐私的一些记载也发表,却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不发表“确属个人隐私的一些记载”是可以理解的,但此处所删的内容却似乎只是普通的政见而已,是与“个人隐私”无涉的。偶尔在《闻朱年谱》附录中,翻到朱先生的弟子季镇淮先生一九七八年的一段话,在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他说:“举国震惊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先生被清华教授会推举为通电讨伐张学良的起草人之一,这时,先生虽不免有正统观念,对国民党反动派仍存幻想,但先生这一行动实际上也还是从爱国立场出发的。”季先生对朱自清先生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做了客观的评价,每个人都无法脱离所处的时代,料想朱自清先生也不例外,这是完全不必讳言的。有意思的是,《年谱》的编者之一恰恰是《全集》的责任编辑之一。因为无法看到日记原文,所以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上术的歧异,是由于字迹漶灭、格式凌乱,还是其他?心念及此,不禁没来由地对日记其他内容有些担心起来。
  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现代生活”有“学术价值”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现代生活”的文献充足完备。然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到,我们并不能因为近现代离我们相隔不远,就对近现代的文献深信不疑而加以引用?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条件是资料的完备与准确,过去一般更重视古代文献的辨伪存真、钩沉辑逸,对近现代文献的整理与保存往往重视不够,要知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与其等到以后花百倍的力气整理近现代的文献,不如现在就动手,以真正对历史负责的认真精神加以整理和挽救。
  (《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版,10.20元;《朱自清全集》第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一九九七年版,22.2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