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读思想史
栏目
诗画话
作者
陈四益
期数
2002年07期
人长了个大脑,就要思考;长了一张嘴,就要说话,以表达思考的结果。说的话落在文字上,就是文章,文章也是思想。哲学家说,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语言。那么,如果失去了思想和语言的功能,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所以,禁止人思考,禁止人说话,其实与谋杀无异。可惜,历来的法律没有这项规定。那原因,我想,是因为专制主义的社会中,统治者不想被统治者思考,也不允许被统治者表达自己的意愿。“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他们以为,没有思想的人易于治理,把老百姓的嘴巴封起来,就天下太平了。
但是,思想终于不能扼杀。思想着的人可以死去,思想的成果却或以口语或以文章,或多或少地流传于后世。有些不容于本土的思想,却在异土大放光芒;有些则在本土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充实,当初的涓滴细流,最终成为埋葬专制主义的精神力量。
专制主义时代扼杀思想的一大理由,是这些思想的悖逆与不轨,要求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不能错,都要符合钦定的要求,即所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但是,要说话,就会有对有错,任何人,即便是作为典范的“先王”,也都有说错话的时候。要求不说一句错话,说错一句话就加棒杀,其结果就是不许人说话。其实,下笔千言,有一半讲得对,就很了不起,哪里有句句是真理的事情。“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不允许九百九十九虑的不得,连那一得也将失去。
听讲话,读文章,要紧的是看他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思想,而不是看他哪一句话说得不妥或不当。何况那不妥或不当,或许并非思想者的不妥或不当,而是判定思想是非者的不妥或不当,因为判定思想是非者也是人,或许是比思想者更低能的人。
诗曰:罡风吹折精神树,
人世飘零思想花。
半落黄埃归后土,
半随绿水到天涯。
丁聪画
读思想史
史中有史 (上)
谈“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私语”人生
富有魅力的保罗·斯威齐
金岳霖的孤独与无奈
重刷明代杂剧三种序言
《天涯》杂志二○○三年第五期要目
面首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