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几个质疑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王卫东
期数
2002年10期
很久没看到如《我的困惑》这样让人击节的好文章了。
但文中的几个推断,不能苟同:
1.“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吗?”中“农民——不生产就应该不交税费”。
错!农民只要占有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就必须为对资源的占用付费,而不论是否使用资源;这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2.“技术推广能增加农民收入吗?”
“几百人大笑”笑得有道理!不错,使用技术要投入,会增加成本(或者说相对成本);不错,增产最终将导致产品价格(或者说相对价格)下降;但是技术推广的真正功效,在于两点:其一是通过提高效率(如更高的结穗率或更少的病虫害)来降低相对成本,其二是通过提高品质(如更甜的葡萄)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或提高相对价格,进而获取相对多的利润。只要看看同样地少人多的日本的农民,就不要对“第一生产力”有任何的怀疑。这是各位县官们的责任!
3.“公司+农民”可以富裕农民吗?
您凭什么认为私营企业的“良心”坏于或不能好于国有企业?“良心”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资本构成;“良心”仅仅取决于市场平均利润;而只有“双赢或多赢”的结构才能赢取较高的利润。因此,想赚钱或者说想长期赚钱的任何企业,必定也会而且必须让农民分享利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建立这种双赢结构,只能说明国有企业的“良心”不如混合资本结构的企业。
其他的,都说得太好了。
几个质疑
奥卡姆剃刀
忆储安平先生与《观察》周刊
有些政治读物为什么不受欢迎?
重理“宗师”遗产
寻找现代化民族化的结合点
读报感受一九六一年
《世界》札记
意外洞天
山海遭遇天后宫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