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寻找“金矿”
栏目小行星转迹
作者杨雪峰
期数1997年第2期

  二十年前,当我以新生儿的方式降临人间时,“出头”的道路曲折艰难,一旦成功便被胜利冲昏头脑,竟忘记了例行公事——啼哭。这下可好,被大人倒提起来好生折腾一番,并由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寡言少语。出生时正值天降大雪,冰天冻地之时,于是我的名字从此透出一股寒意(不是杀气!)。

  待到自己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我发现自己内向的性格驱使我对代表中国历史上两大成就的“文物”——印上汉字的纸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当时并不懂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话,但的确是一头扎了进去。自己正在书海里游得欢,某一天,我得到了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顿觉眼前一亮。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新的空间,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新奇的事情,而更主要的是让我认识了一个新名词:科幻小说。犹如找矿人发现了稀有矿,从此我开始四处寻找这些“金矿”,建立基地,修建采矿场,造采矿车……于是我认识了郑文光、凡尔纳、阿西莫夫……同时我对各种科普读物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且从中受益非浅。尝到甜头之后又把目光盯上了文学名著……有一天当我读完一篇关于黑洞的文章之后,我顿悟:那本《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也是一种“黑洞”。

  根据理论分析,有“黑洞”就应该有“白洞”。看了多年的科幻读物,脑子里不时也会蹦出些想法,但当时,还不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再说,写出来往哪儿投?

  公元一九九三年一月,“白洞”出现。某日父亲回家,携一本新出版的《科幻世界》对我说:“你喜欢科幻,我给你订了这本杂志,望好好学习。”知吾者莫过于父也!阅后,抚卷慨叹“相见恨晚”,爱不释手。当夜暗自寻思:以自己的想法,构思一篇科幻小说投给《科幻世界》后来这篇题为《终结者》的习作,也就是我的科幻处女作获得93年校园科幻二等奖。

  从93年第一次接触《科幻世界》后,我就感觉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刊物,它面向学生,让我们知道科幻离我们并不遥远。94年是我比较“活跃”的一年。是年又两次发表作品,再度获得“校园科幻”二等奖。(怎么还是老二,爬了一年还没爬上去?继续潜心修炼吧!)

  95年9月我来到成都,就学于四川联大计算机专业,次年9月我的《城市猎人》再次登上《科幻世界》。不敢说比以前有所进步,但这颗热爱科幻的心更加真诚坚定。

  我忘不了第一次拜访《科幻世界》编辑部的“高人”们的情景,(编辑部设在十楼上,老编们不是“高人”么?)我猜想他们把总部设在大楼最高处是为了便于与UFO进行联络,我当时的心情可以用《科幻世界》上一篇作品的标题来形容——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