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依据科学知识推断宇宙人形象
栏目科与幻
作者臧修智
期数1997年第3期
关于外星人问题,人们通过一些电影,如以前的《与未知的遭遇》、《E.T.》及正在上映的《Independence Day》(独立日),对此已十分熟悉了。
地球人到底怎样和他们交往?
[Fast ContactSimulation](FCS)(模拟快速接触)这个课题,就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对外星环境、生态和文化状况的推断以及对地球人和外星人如何交往进行设想。最近,在日本神户召开了认真探讨这一问题的座谈会,与会者提出了许多独特可贵的见解。
一、并非神秘莫测
所谓“FCS'’(模拟快速接触),是以“Contact”(接触)为主题,于8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发起人是一位人类文化学者。他们设想与外星人交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与外域民族的相互理解,据说这个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在日本,大阪府东大阪市从事“SF"(Seience Fiction)(科学幻想)翻译的大迫公成先生(54岁)曾在科幻爱好者集会等场合对“FCS"作过介绍。另外,1994年曾在名古屋举行了历时3天的“日本首次CONTACT座谈会”。
FCS活动中的与会者,讨论推断外星环境及双方会晤等专题时,并不是从超能力的想象出发,而是沿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延长线进行思考。例如在论及宇宙飞船时从不使用“瞬间转移”的概念。尽管如此,那些对其旨趣有所误解、一味追求神秘的人们,仍都积极要求参加这个活动。
二、设定近未来期的地球状况
在1994年科幻年会上,与会者们设想出了一种外星人的形象。他在后背长着双臂,能在空中飞行,体扁,外形很像青蛙,生长在“某有生物星球”。据说它是距离地球11.8光年的一颗叫τ(Tau)的小行星。
与会者划分为外星人小组和地球人小组,分别进行讨论设计。外星组,首先参照恒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出该行星的各种条件。最后统一意见,认定其重力是地球的3倍,直径是地球的2.3倍,自转周期为500小时(约20天),公转周期为0.68年。其次,设想生活在该行星上的智能动物的形象。由于自转周期太长,昼夜之间的温差过大,所以,该星球上不断刮着狂风。因此,这里的人必须能乘风飞行,加之星球重力过强,体型应呈扁平形。故此得出结论,设定为蛙形。再者,因风力强大,虽然他会发出声音,也能到处飞行,语言信号却十分简单,但在强风中却可利用后背双臂上所附有的发光体发挥相互交淡的补充作用。最后,还得考虑蛙形外星人的政治体制和语言文化生活,这就需要运用社会人文科学知识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地球人小组则要探讨和外星人接触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这就需要研究宇宙飞船的设计问题,设想近未来时期的地球环境、科技水平和政治体制。
3天分组活动后,集合交流。当时,扮演蛙形外星人的与会者使用他们设计的蛙形人的流行仪式和语言进行交谈,由于地球人小组一方不懂,便采取了边试行、边研究改进的方式,最后统一了观点,取得了活动的成功。
三、思考中的乐趣与魅力
11月份在神户举行的这次历时两天的“日本第二次Contact座谈会”,并未进行有关FCS活动本身的讨论,而是围绕与它相关的话题分组进行的。
参加该会的有宇宙物理学家松田卓也,神户大学教授、天文学:家寿岳润,东海大学的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SF和天文学爱好者共80余人。
分组讨论的题目有:5只脚(3足2臂)的生物要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难以相互理解的外星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反物质宇宙飞船应如何设计等。例如“沟通困难小组”讨论设想的意见是“腼腆的外星人具有尽量避免交往的生活习惯”,“他们是利用嗅觉和味觉进行会话”等。
与会者的年龄,多数在20—30岁,他们都喜欢谈谈自己“体验到了认真思考的乐趣”等感想。
那么,所谓“模拟”,到底外星人是否真正存在呢?大迫先生的观点是:“宇宙十分广阔,应该在某处存在”,“现在,在我们这个充斥着战争和污染的地球上,甚或可以从谋求劳动力的观点来探讨外星人的问题”。
为了研究与外星人交往,看来或许要首先从我们身边的研究入手。
(译自1996年12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晚刊)
题图1、“某有生物星球”的蛙形外星人的模拟模型。有的人或许已经学会他们的语言。
题图2、美国致力于外星世界研究历时已若干年。这是美国FCS研究提出的外星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