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理调节网站
栏目奇想
作者姚姣
期数1999年第3期
二十一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生活节奏一定快得令人叹服。但有句老话:人的本性是脆弱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是与高度的物质文明有点儿脱节。不用说去看心理医生,一则向陌生人吐露心声对于自我意识浓厚的现代人类来说有点儿难;二则心理医生也是人,他的心理症结会产生什么影响?三则心理医生的效率跟不上社会节奏,服务面也未免太窄。因此,有必要开展这项公用事业——“全球联网心理调节站”。只要是在地球有“户口”的公民,均拥有一张使用卡。在任一站点插卡以后,你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专业心理服务:你可以倾听别的病人愈后的留言,获得“同病相怜”的安慰和摆脱困境的信心;你可以去感受一些“标准情绪”,比如“振奋”、“安宁”等等;运用先进的视听效应调节正在大脑中回旋的不良感觉。这个工程可以使人类有关自身情感方面的知识获得大效率的应用。
对活跃在“奇想”专栏中的硬科幻迷来说,这个构思必是千疮百孔,漏洞无数。比如有些涉及某个宗教或民俗习惯的情绪怎么办?比如有些尚未能“解读”的情绪怎么办?我们是否有可能彻底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过它们只能在发展中逐渐被解决,而姚姣的构思可能是发展中的一步。尤其在文中一开始她准确地指出了现代心理医疗条件的三个不完善之处——对这种找出问题的能力,至少“奇想”是比较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