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科幻迷俱乐部
栏目科幻迷俱乐部
期数1999年第10期
《科幻世界》笔会圆满结束
7月26日,′99《科幻世界》笔会在成都召开,笔会由《科幻世界》主编阿来主持,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国宣,《科幻世界》社长杨潇,总编谭楷以及专程来科幻世界杂志社采访的两名中央电视台记者参加了开幕式。
参加笔会的有王晋康、星河、杨平、潘海天、柳文扬、赵海虹、凌晨、于向昀、刘维佳、刘慈欣、何宏伟、常晓东、李成、锋寒等十余位科幻作者。会议进行了一周。
没有花絮的笔会
几乎以往的每一次科幻笔会,都是热闹非凡的团圆会,其间趣事迭出,让人日后想起仍忍俊不禁。这次却独独是个例外。
本次笔会的主导思想是开阔视野,借鉴和学习主流文学的写作技法。应邀到会讲课的《小说选刊》资深编辑冯敏先生曾把这次笔会誉为科幻界的“遵义会议”。这个比喻虽不尽恰当,但仅就该会对科幻发展的长远影响看,却实不为过。莅会的新“老”作者在会议期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在文学与科学交错的时空中,未来的科幻之路的坐标在哪里?。
没有花絮的笔会,值得纪念。它的直接结果将会让《科幻世界》的读者朋友们读到更精彩的科幻小说。
青年科幻作者签名售书火爆蓉城
7月30日,科幻世界杂志社与西南最大的购书中心西南书城联合组织了“当代中国原创科幻小说丛书”部分作者签名售书活动。赵海虹、星河、柳文扬、凌晨、刘维佳等五位“丛书”作者着实风光了一把,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活动中,购书要求签名的读者络绎不绝。“科幻大本营”的读者以其特有的热情表达了他们对科幻作者的欢迎与支持。
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四川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在西南书城,“当代中国原创科幻小说丛书”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俱乐部留言板
我接触《科幻世界》多亏我先生。去年六月份,我先生从他的朋友那里借来六本《科幻世界》。这对于长时间徜徉在通俗文学中的我来说,无异于在枯燥漫长的宇宙航行中突然发现了外星生命。那份新奇与惊异实难用言语表达。
我相信,任何一位喜欢读书的青年朋友只要有机会接触科幻小说,肯定会立刻迷上它。
我很想在诸城办一家“科幻迷读书社”。我知道像我这种没有多少经济基础的小人物想办成这件事很难。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科幻迷朋友帮我出谋划策。并且能够把他们的科幻书籍(当然也欢迎其它书籍)忍痛割爱低价转让给我。
姜燕 山东省诸城市贫道口南巷1号,262200
我们是上海的几位铁杆科幻迷。在一次聚会上,当有人谈到上海科幻迷的热情远不如其它大城市时,连我都有些灰心。这时,有位同志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如果上海科幻迷是坚冰,那我们就是能够让冰沸溶的烈火!”我们希望能有一天在上海成立科幻迷组织,请求俱乐部给予帮助!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只有全国各地的科幻迷都行动起来,我们所热爱的科幻才会真正繁荣。包强的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二村117号603室,邮码:200431。上海的迷友可主动与他联系。
(小雪)
反物质
构成宇宙和我们自身的物质都是正物质。正物质的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而反物质却恰好与此相反。最先提出反物质学说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到了1956年,科学家们在质子同步加速器上发现了数十个反质子,证实了迪拉克当初的猜测。正、反物质相接触,总质量会立即全部转换成能量。假设1克反物质和正物质相接触,会爆发出相当于四万吨级的一颗原子弹所释放出的能量,这个过程叫“湮灭”。
科幻作家利用反物质的特性,常把它作为宇宙飞船的燃料(如《星际旅行》中的“企业号”飞船)或超级武器(如J·P·霍根《驶向死亡之海》中的反物质炮)。但关于反物质最宏伟的设想却是这种物质构成了另一个世界。《科幻世界》增刊上杰克·威廉森的两部长篇(《CT飞船》和《CT辐射》)可以说是有关反物质构想的代表性作品。
小雪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的卢新华迷友来信问:
我从上小学时就迷上了科幻,现在我已走进大学校园,仍痴心未改。两个月前我满怀希望地寄去我的会费及照片,希望能加入科幻迷俱乐部,可至今仍没有收到会员证,不知是什么原因?
小雪答:
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以下两个原因:(1)邮政方面的问题:我们没有收到你的入会资料或我们寄出的会员证你没能收到;(2)你的资料不全:如果你的地址不清或缺少照片,我们无法办理入会手续。
我们努力使我们的工作让每一位迷友满意,但像这种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超出了俱乐部力所能及的范围,我和大家一样常常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面对这种现状。我建议每一位迷友在入会时认真写清自己的地址并按规定寄交照片。除此之外,如果在2个月内仍收不到会员证,请及时补寄相关资料,以便补办。
另外,入会资料(照片、地址、出生年月等)一定要在会费汇出前后的10日内寄出,以简化办证手续,希望大家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