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悼念玛丽·居里
栏目科学美文
作者爱因斯坦
期数2000年第8期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编者按:
顾名思义,这个栏目选登的文章都与科学或科学家有关。
阅读后能给人以美感的文章就可以叫作美文。文章表现出的美可能是文辞美、韵律美或意境美,也可能是内容本身就能让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的感慨。正如我们对人的评价一样,有外貌美,还有心灵美;两种美如果兼具一身,那就可以称之为完美。
外貌美往往能立即博得人的好感,但不一定能持续长久;心灵美却是让人逐渐感受到的,这种美经历千秋万代都照样会受到赞扬。
本期选登的《三克镭》,说得上是一篇既有“外貌美”也有“心灵美”的文章。它的选材精炼集中,语言质朴简洁,短小的篇幅却把居里夫人一生的追求和科学家的高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清晰、动人,同时还指出了“呼吁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相信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即使不能效仿居里夫人,也可以成为像那些为居里夫人捐赠爱心的公众一样的人。
其实,对一般人来说,学习居里夫人更偏重在道德品质方面,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就很明确地指出这一点。这位同样令人景仰的大科学家这样认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这篇悼词是爱因斯坦于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爱因斯坦写的悼词与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悼词大不一样,现在的悼词大多是追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如担任过何种职务,得到过何种头衔,何时得到何种升迁等等,有的甚至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把死者工作份内应做的事也说成“巨大贡献”、“丰功伟绩”;而悼念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对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仅轻轻带过,只着重谈了一点: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这篇悼词太短而忘却了居里夫人。赞颂太阳的光辉,用得着大量的语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