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妮·麦卡芙瑞
栏目名家、名著、名画
作者吴岩
期数1995年第9期
长期居住爱尔兰,“绿眼睛、银头发、有雀斑”的美国女作家安妮·麦卡芙瑞(Anne Mecaffrey)生于1926年4月1日。也许是生日恰好在愚人节的缘故,少女时代的安妮就特别具有浪漫气质。她在拉丁文课上曾不顾教学要求,尝试写作长篇小说。后来,安妮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表演艺术。她学习发声,并在新泽西州的兰伯斯威夏季音乐演出中初露锋芒,获得了成功。进一步,她对歌剧导演发生了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她已经可以执导美国主流剧作家卡尔·奥芙(Carl Orff)的歌剧作品,同时,她还在剧中担任女巫一角的表演。
舞台只是麦卡芙瑞从事艺术活动的小小开始,接下来,她的注意力转向写作。当她的三个孩子顺利地长大并开始学校生活,用不着她更多操心的时候,她又在文学的天地中获得了可观的成就。
安妮的首部短篇发表于1953年的《科幻》杂志(Science Fiction Plus),这是由科幻大师雨果·根斯巴克主编的一本期刊,小说的题目是《种族的自由》。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复原者》发表于1967年,故事讲述一个从死亡中归来的年轻女士的有趣遭遇,写得非常传统。然而,直到她那“具有高度的浪漫性和冒险奇幻”的“巨龙”小说出版之前,安妮的创作活动都没有引起读者的更多重视。
这样的局面很快便有了改观。1968年,由一些安妮的短篇小说编辑而成的长篇巨著《龙飞》(Dragonflight)出版了。紧接着,是《龙的搜寻》(Drag—onquest,1971)和《白龙》(White Drag-on)。三部小说敲响了这套以巨龙为主角的奇幻系列的前奏曲。接下来是少年小说《龙歌》(Dragonsong,1976)、《龙歌手》(Dragonsinger,1977)和《龙星》(Dragonstar)。安妮的巨龙小说与其他作家不同在于,她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普恩”(Pern)的外星世界里,这是一个复杂的人龙混合的文明社会,由两种智慧生物共同统治。为了抵御外来孢子的侵袭,两种生物在相互心灵和道德感应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信任关系。
科幻文学界自然没有放过麦卡芙瑞的创作新尝试和所取得的成功,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60年代中期,构成她的名著《龙飞》的两部小说《寻找魏亚》(Weyr,1967)和《骑龙者》(Dragonrider,1967—68),几乎同时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
除去巨龙系列小说之外,麦卡芙瑞还有一部经常被评论家提到的人机连接科幻小说《唱歌的船》(The ShipWho Sang.1969)。这是一组更加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缺陷的女孩,她被嫁接到一艘宇宙飞船上,成了人机联合体。这样,她就成了飞船本身。这是一部关于会唱歌的女士飞船的情感主题的动人作品。
在评论家眼里,安妮的大部分小说是将科幻和纯幻想元素相互融合的典范。但人们也指出,她的作品有时结构缺乏讲究,讲述方式欠佳,而且情感过分。她的政治观点比较古旧,像1973年出版的一组关于特异心理学者问题的小说《驾驭飞马座》就是这样,“充满了政治保守气味”。
进入80年代之后,安妮开始和另一位女作家伊·安·斯卡布罗芙合作,继续拓展“普恩”世界,发掘巨龙与人类文明的新的传奇。此外,安妮还更频繁地往返于英国与美国,参加各国科幻界的活动。
(关于安妮·麦卡芙瑞的其它情况,请读者参见本刊1995年1月号“环球邮箱”专栏《巨龙世界的女霸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