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画家福斯素描
栏目名家名画
作者黎兵
期数1996年第10期
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的科幻艺术世界里,英国画家克里斯·福斯就以擅长生动细致地描绘宇宙飞船而著称。在他的作品中,画面上多半是一列庞大的太空舰队,那笔触细腻的每艘飞船无不凝结着画家丰富的想象力。瞧它伤痕累累,毫发毕现,仿佛饱受了太空旅行的万般劳顿之苦。
几乎是在一夜间,这些活灵活现的太空飞船形象,经过其他插图画家和设计师们争相借鉴和引用,开始涌现在各类书刊的封面和电影中。它们大都只做少许的改头换面,有的甚至干脆照搬原样。这样,福斯对于太空飞船的构想便因此成了一种时尚和范例。但常令他啼笑皆非的是,别人恣意引用他的画作时,往往不提及他这个原作者。
不过,随着这类画作在市场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于这些千篇一律的模仿品逐渐生厌了,倒霉的还是那些抄袭者。因为我们的福斯既是一位出色的插图画家,又是一位电影意象设计师,而且他深知“出版业的麻烦在于要尽可能地追赶时髦,然而当市场被许多时髦货占领饱和后,消费者便会萌发出对另一种新时髦的渴求”。这些优势使得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之后,福斯开始投资在多塞特郡修建铁路,这与搞建筑雕塑设计一样,一度成了福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6年,福斯诞生在英国的得文郡。在孩童时代,他就爱在乡村间的铁轨上骑车,无限延伸的铁轨给予他幼小的心灵以无限的遐想。上学后,福斯在学校艺术教师的指点和鼓励下,迷上了绘画。他不仅画那些熟悉的铁路,还常到散落在西部乡村各处的工业革命时期的遗迹去写生。这一段经历给他日后的艺术创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就是在他的风景画里,或多或少有着各种机器的身影。
再后,福斯申请到了英格兰多塞特郡公立学校的奖学金。在该校就读时,他常抽出时间到附近那些半废弃的船坞和码头上去写生。其间,每当他回到根西岛看望双亲,又总是要去看看二战时的遗址,那是一些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占领军修建的碉堡。看着眼前这些破碎的混凝土工事,想到它们曾是那么不可一世,令少年福斯迷惑和感慨。
所有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他笔下的宇宙飞船、机器人和未来的都市建筑,都留存着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那种废旧、紊乱和繁杂。
青年时期,福斯的理想是从事艺术创作,当一名艺术家。然而,世俗的压力迫使他得学习一些实用的技术,于是在1964年,他转入剑桥大学攻读建筑学。或许是理想太过于诱人,当学业已完成三分之二时,他却毅然中断,重拾儿时的梦想——绘画创作。
可是,尽管他在《屋檐》和一些地方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卡通连环画,然而却不能靠此为生。因而他不得不去伦敦谋求一份差事——替建筑雕塑师构思草图,并为新修的大型建筑物绘制壁画。
1968年,纯粹是受了心灵的驱使,他迫切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在妻子庞蒂的支持下,他开始涉足书刊装饰领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他终于接到一宗为精装书籍制作封面画的业务,并与一批年富力强的艺术家代理商建立了联系。
刚开始,福斯制作的封面画题材很广泛,这是因为作为一名新手,他只能被动地接受出版商的命题,并无多少选择余地,而且还必须全力以赴,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也是各种时期的战争和大灾难图景成了他那时的主要作品的原因。当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绘制的二战图画足以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的作品相媲美。可是,倒是他那些对未来的绘画,赢得了更多公众的心,以致一时间这类作品供不应求。随后科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福斯凭借在书刊封面制作的成功,开始涉足科幻电影,参与制作了《超人》、《弗兰西·卡顿》、《异形》等名片,当然还包括流产了的《沙丘》。这使他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影意象设计师。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福斯的绘画侧重于太空旅游探险的科幻故事。他设计的画面叙事性极强,把读者引进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福斯的创作过程中,其最终的作品往往与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这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即是以一些偶发的灵感来不断地修正最初的构思。
通常,他习惯用丙烯颜料作画,偶尔也要加入其它各种颜料。但是当他用气笔喷绘时,丙烯颜料由于其快干的特性常令他懊恼,因此他转而用大毛刷挥洒色块。他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当作品完成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各种草图扔掉。
除了绘制插图,搞电影创意,修筑铁路和建筑雕塑外,我们的福斯在不远的将来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野心”呢?当然有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想成为一个连环画出版大王”。这个梦想无疑是富于冒险和刺激的。从他过去曾创造过的种种辉煌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获得成功。
(克里斯·福斯在彩插四里误译为查理士·福斯,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