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读取中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读取中
品名平远山房法帖(一) 册 元赵孟俯书汉汲黯传
分类法帖
作者
年代
字体楷书
语言汉文
释文汉汲黯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合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羣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 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子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承上闲。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闲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闲。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延佑黍年(公元一三二0年)九月十三日吴兴赵孟俯手钞此传于松雪斋。此刻有唐人之遗风。余彷佛得其笔意如此。
尺寸
质地
位置质地
本幅
题跋
类别作者位置款识书体全文
题跋文征明本幅辛丑(公元一五四一年)六月既望。文征明书。时年七十有二楷书右赵文敏公所书史记汲黯传。楷法精绝。或疑其軓方峻劲不类公书。余惟公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尝书欧阳氏八法以教其子。又尝自题其所作千文。云数年前学褚河南孟法师碑。故结体如此。此传实有欧褚笔意。后题延佑七年手抄于松雪斋。且云此刻有唐人遗风。观此当是有石本传世。岂欧褚遗迹邪。考欧赵两家金石录。无所谓汲黯传。竟不知何人书也。公以延佑六年谒告还吴兴至是一年。年六十有七矣。又明年至治二年卒。年六十有九。距此才两年耳。公尝得米元章壮怀赋。中缺数行。因取刻本摹搨以补凡书数过。终不如意。叹曰今不迨古多矣。遂以刻本完之。公于元章岂真不逮者。其不自满。假如此二传自反不重邪。以下凡阙一百九十七字。余因不得刻本。漫以己意足之。夫以征明视公。与公之视元章其相去高下迨有间矣。而余诞谩如此。岂独艺能之不逮古哉。因书以识吾愧。辛丑六月既望。文征明书。时年七十有二。
题跋笪重光本幅因获观于岁丁卯(公元一六八七年)之暮春三月。江上外史笪重光记楷书右军写乐毅论。世传冯承素模本卷首印开元小玺者。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极肖。跋云。唐人遗风其源流乃出山阴尒。兼结体方劲。复类欧阳率更温公碑。故衡山评核遂及之。广陵李书楼都谏携示山中。因获观于岁丁卯之暮春三月。江上外史笪重光记。
题跋陈廷敬本幅廷敬楷书此卷旧藏毗陵钱别驾竹初家。后归嘉兴唐北枝明府。北枝所藏松雪墨迹甚多。此传尤为神品。予向得金书阿弥陀经心经及墨书天冠山二十八咏。元洲十咏皆已上石。复得借刻此种。益见大家书无美不备。而皮相者。或谓非出一手。其中必有赝本。则不知何所见也。真赏者必能辨之。廷敬。
印记
主题
技法
参考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