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读取中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读取中
品名平远山房法帖(一) 册 明董其昌史记评注
分类法帖
作者
年代
字体楷书
语言汉文
释文董文敏公小楷。耕烟散人审定。 刘知几曰。孔门弟子圣人。品藻已详。门徒臧否又定。如有若者。名不隶于四科。誉无偕于十哲。远仲尼既没。方取为师。以不答所问。始令避坐。同称达者。何见事之晚乎。 王世贞曰。有德易兴。无德易亡。凡都会然也。谓长安亡。难乎秦何以二世。谓洛阳亡。易乎周何以七百。故四海而朝宗。京可无版筑矣。四海而土崩。金汤晚矣。 庄子载。太王去豳事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因杖策而去。 华阳夫人姊说夫人请立子楚。败还荥阳。无功而益食封。见得当时危急。解体虽哙不得不益封。 刺者知袁盎长者。至不忍刺。亦贤矣。惜史亡其姓名。 陈传良曰。遣列侯之国。是为民转输劳苦。非有他意。因贾生说耳。 程一枝曰。季布摧刚为柔。乃子长妙心所发。言外有别旨。 岂邓尉未有言。时亚父先已请之耶。 王鏊曰。史记董仲舒传。不载天人三策。贾谊与屈原。同传不载治安等疏。视汉书踈略矣。盖史记宏放。汉书详整。各有所长也。 论衡曰。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 倪思曰。固不可苟合取容。反求冠闳藉。孺非厚有难言者。又未尝不知孺也。 此因张苍并及其时代之相者。又因周昌及申屠一等憨直。与陈平传王陵同。皆变体之妙。 子胥说吴王破楚。公子光止吴伐。朱翌曰。袁盎之兄子种谓盎曰。丝能日饮。毋何是侄字其叔也。晁错父谓错曰。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公何为也。又曰。吾去公归矣。是父公其子也。 倪思曰。一代兴君。自宜特有是异者。然非相传与自言。何自知之。断蛇固多者见若。吕后得之云气家人夫妇语。沛中有闻于帝何如焉。后人往往为之辞。 合攻隙为离。其苏张氏之揣摩乎。听苏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张氏之解从六国自解之也。 王维祯曰。古之王者。得赐金璧以及善言。亦后世不及。 史通曰。此所谓叙事之体。有因言语而可知者。 王维祯曰。诛嚭以下数句不可少。此是断案且收拾前文殆尽。 倪思曰。冠之复见其风流志趣于竹皮。冠见之甚自矜重。此伟量又非狎侮之比。  建本不取辟阳侯。而陆生乃云。以其母故义。不知君变化语言有味。 唐顺之曰。战国说士之言。反天性三字最妙。孙子之十三篇。无两二字奇。 杨慎曰。有味其言之正在之字。谓常引以为贤于巳之言。 首曰。欲为乱者十家而五。次曰。十家而六。又曰。十家而七。先寡后众。言之序也。 王维桢曰。此书之意。惟欲人主崇虚声以夸示后世。既死无是可也。 衡山王父子兄弟相逞乱。罪状不忍读。特其文字摹尽甚详取之。 此等言淮南平素骄背。 晋率诸侯入敬三。穰侯魏冉为相。令吏初带剑。楚怀王入朝秦。初置丞相。魏冉免相。汉胜楚。三用多字。机或作饥。二或语。灭赵。灭魏。茅焦。陈婴。尉缭。范增。 许慎曰。淮南王长。文帝异母弟也。攒号自称东帝。以徏严道。道死于雍。其 子皆为列侯。时人歌之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 王维桢曰。田蚡首开文学之路。不可少哉。 振落又妙。轻轻不容力耳。既自言病。却有喜色也。剩出甚都字妙意正在此。恐不得当 语。此人情所有 。不自言人。亦不 守战三字结案。 将剖符世世。 曰。司马相如□赞乃班固而自为。而史记乃全载其语而作。太史公曰何邪。又迁在武帝时。雄生汉末。安得为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哉。史记注释皆不及之。又公孙弘传在平帝元始中诏赐弘子孙爵徐□□□。后人写此不能言者。未必后人所忽而实欠也。 □京杂记曰。司马相□与卓文君还成□贫愁懑。以所著□□。就市人阳昌贳□君为欢。既而文君□□曰。我平生富。 延平陈氏曰。叔孙通朝仪颇采古札与秦仪杂就之夫。秦仪尊君抑臣。则人主之于札也易矣。高祖患其难。叔孙通为其易。此固两生□。所以不肯行。 □□吕氏曰。叔孙通所与□□□□者鲁诸生就征□□□□□。臣素不知书。 □曲尽深文之吏。情态从容。又作方言已。不欲喜怒而旁人说者曰怂慂。 张之象曰。首以贩□者直叙其奇。此□□□公亦久变调也。□□□□斗战疾□□□□战皆他□□□□□李必。 □□□□□下少□□□伍者然规□□关中排闼慷□语。岂真屠狗者哉。□世但官高者。便□立传。何也。 □□□降汉者也。两□□虽不可详考。亦三者之撰矣。 □□□□有德则□□□。无德则易□□□周公语少□□□情。经他解说□别甚有余味。真得古人言外意。而岂随人后附和一辞者乎。 □□盎憸人盗。犹有父风廷之盗也。 □□攻战疾本事而言也。 □□□□不能□□□闻之曰□□利其土耶。□□侯而王之。 真人君之言。弟子都养叙灌婴战功。两用而已字。
尺寸
质地
位置质地
本幅
题跋
类别作者位置款识书体全文
题跋王澍本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公元一七一二年)八月十有五日。良常王澍观于秋涯寓斋并识。楷书此董宗伯庶常时书字。大小纔半黍许。而端庄流丽。俨如丰碑。如巨牓。当时馆课之不苟。即此一端可见。今日吾曹对之不免愧汗。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八月十有五日。良常王澍观于秋涯寓斋并识。
题跋王澍本幅甲午(公元一七一四年)上巳重观此帖。不觉抚卷兴叹。澍再题。行书闻赵松雪评阅十七史真迹。以顺治庚寅毁于钱牧斋之绛云楼。此与董宗伯手批史记之火正复何异。人世瓌宝。造物辄不愿其长好。此则人尽知之。而其所以然。卒莫得而知也。甲午上巳重观此帖。不觉抚卷兴叹。澍再题。
题跋王遵扆本幅康熙壬午(公元一七0二年)闰六月朔。王遵扆识。行楷书此董文敏庶常日评注史笔也。考公举明万历己丑进士。以崇祯丙子卒年八十有二。盖书此时年三十余耳。是时馆课有程度公。即凌氏评林本。分日读之。每一卷竟辄系日月于后。评林既于上格列前贤之论说矣。公复采未载者补之。又上则附以己意焉。标识批乙。凡五色粲若舒锦。丝发肤致无一笔苟者。当是公精神极注之书。后归其甥叶研孙。研孙余内戚也。藏之甚秘。余求见者且数年。研孙每诺而不果。丙子春不戒于火。万卷略尽。是书仅存焦烂者十之一。余适以次日至。始得一见。惊叹累日。私谓合以精本。犹足气压邺侯。又二年复叩之。则向之残本。割裂都尽。但存真迹零落数十纸而已。其败人意。大类剔取石鼓金是。岂造物者犹有憾于火之不尽。而复假手于人耶。不然何研孙之靳固于前。而后不甚惜也。惟是前辈读书其用意精至。真足千古不幸。而渐就澌灭。为可念也。因乞得此千余字。补缀成册。青凤一毛。自谓全褱如见。以无岁月题署之可据。故详识其始末如此。至结法非余所敢妄论。独先文肃尝称。公阁试卷有柳诚悬笔意。后公跋文肃书。引以为知言窃意。阁试正庶常时事。岂尔时公于书道。犹未极变化。此书亦不出柳法耶。聊举以俟精鉴者。康熙壬午闰六月朔。王遵扆识。
题跋朱彝尊本幅康熙癸未(公元一七0三年)九月秀水朱彝尊观审定真迹隶书康熙癸未九月秀水朱彝尊观审定真迹
题跋王遵扆本幅康熙丙戌(公元一七0六年)九月十七日秋涯居士王遵扆跋行书研孙先生既归道山。所存思翁评史真迹。尽属其次郎邵南。今年夏余两渡申浦。复从东亭转丐此六百余字。装成一册。完好虽逊前帙。而神采犹烨然烟烬中。其助东亭请于邵南者。陆锡山张迪哲两君皆不可忘也。康熙丙戌九月十七日秋涯居士王遵扆跋。
题跋王遵扆本幅扆再识楷书客有见余此册以断烂见诮者。余举米襄阳语云。神物争存亡。不争完毁。昔有人收得虞永兴与圆机书一纸。剪开字字卖之。至矾卿二字得麻一斗。雀口二字得铜研一枚。房邨二字得芋千头。今余不从公索芋。听其断烂无与公事。扆再识。
题跋王撰本幅康熙丙戌(公元一七0六年)十月望日后学王撰谨题。时年八十有四。楷书先朝重史馆。儒臣严课绩。庶常尽名流。穿穴穷典籍。董公清时彦。鸿才压东壁。目空中秘书。万卷恣抽绎。迁史冠羣编。翻阅留手泽。博征诸家言。用集千狐腋。墨妙入秋毫。楷法洵无敌。地仄势转雄。万丈在咫尺。斯为希世珍。奚啻拟球璧。后乃归南阳。主人深护惜。欻被六丁收。灰砾共狼籍。玉笈既失守。石鼓复遭剔。观者每叹嗟。补救直无策。吾侄性嗜古。南阳实懿戚。购求不惮劳。装池竟成册。老眼屡摩挲。感慨溢胸膈。千古一思翁。读史探奥赜。书追晋唐风。香光照遗迹。钟王将降级。颜柳应让席。天意妒神物。世情少奇癖。非遇好事人。何由出屯卮。令兹断烂余。精采尚奕奕。康熙丙戌十月望日后学王撰谨题。时年八十有四。
题跋薛雪本幅乾隆丁亥(公元一七六七年)河东薛雪沐手敬观楷书海上余霞。乾隆丁亥河东薛雪沐手敬观。
题跋李廷敬本幅壬戌(公元一八0二年)仲春廷敬识楷书香光墨迹流传甚多见于碑版法帖者。不可胜纪。惟小楷一种绝少。此集史记评语。字不盈分。而沈郁顿宕。具有方丈之势。非俗工所能摹勒。今得汤君泽山刻之。庶几于此书无负矣。壬戌仲春廷敬识。
题跋李廷敬本幅嘉庆壬戌(公元一八0二年)新秋沧州李廷敬识楷书钩勒法书如写照。必亲见其人。而后知其意态精神之克肖与否。魏晋以前无论矣。世所传唐宋碑帖。大率由宋元搨本重加摹勒。是对照写照。又乌从辨其意态精神。果如其人否耶。魏晋真迹不可复覩矣。唐宋人墨宝。赝本为多。间得一逢真迹。细翫其指腕运行之妙。笔情墨韵炳耀行间。如亲侍古人。而对其眉宇。见其指画。亟求良工摹之刻之。反复研磨。务求其克肖。及观搨本。乃仅得十分之七八。呜呼难矣。敬学识謭陋。收藏无多。因获观范氏唐宋二诰及随轩家兄所藏鲁公祭侄文稿。皆希世之珍。不可不摹勒以存模范。复捡平日所得宋元明各家墨迹。择其尤雅。汇为四卷。勒石家塾。以为学书者津梁。非敢言精鉴也。此良工对人写照。犹可俾学者想象前贤风采耳。嘉庆壬戌新秋沧州李廷敬识。
印记
主题
技法
参考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