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怀素 | 本幅 | 有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秋九月望。沙门怀素藏真题。 | 草书 | 有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秋九月望。沙门怀素藏真题。 |
题跋 | 刘钧 | 本幅 | 参军刘钧题 | 隶书 | 参军刘钧题。此世之罕物。 |
题跋 | 唐尚客 | 本幅 |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岁次己未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百姓唐尚客。奉县令韩佋处分命题。 | 楷书 | 吏龙门县令王仲伦借观。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岁次己未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百姓唐尚客。奉县令韩佋处分命题。 |
题跋 | 本幅 | | 癸酉岁九月六□又 | 行楷书 | 癸酉岁九月六□又 |
题跋 | 满骞 | 本幅 | 句章令满骞 | 楷书 | 句章令满骞。 |
题跋 | 怀充 | 本幅 | 怀充 | 楷书 | 怀充 |
题跋 | 僧权 | 本幅 | 僧权 | 楷书 | 僧权 |
题跋 | 杨汉公 | 本幅 | 成四年七月廿九日。刺史杨汉公记 | 楷书 | 成四年七月廿九日。刺史杨汉公记。 |
题跋 | 僧权 | 本幅 | 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十月二□(日)观。□(僧)权。 | 楷书 | 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十月二□(日)观。□(僧)权。 |
题跋 | 冯审 | 本幅 | 冯审字退(思) | 楷书 | 冯审字退(思)。 |
题跋 | □琮、李□、□□ | 本幅 | 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三月廿八日。翰林学士□琮。将仕郎李□。□□同观。 | 楷书 | 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三月廿八日。翰林学士□琮。将仕郎李□。□□同观。 |
题跋 | 宋高宗 | 本幅 | 损斋书 | 行楷书 | 右度尚曹娥诔辞。蔡邕所谓黄绢幼妇外孙韲臼者也。虽不知为谁氏书。然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至此。其间草字一行。则浮啚怀素题识也。自古高才绝艺。而隐没无闻于世者多矣。岂独书耶。损斋书。 |
印记:损斋书印、御书 |
题跋 | 赵孟俯 | 本幅 | 吴兴赵孟俯书 | 楷书 | 曹娥碑正书第一。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况得其真迹。又有思陵书在右乎。右之藏室中。夜有神光烛人者。非此。其何物耶。吴兴赵孟俯书。 |
印记:赵氏子昂 |
题跋 | 虞集 | 本幅 | 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国子祭酒臣虞集奉勅书。 | 行楷书 | 右曹娥碑真迹正书第一。尝藏宋德寿宫。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四月己酉。上御奎章阁阅图书。以赐阁参书柯九思。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国子祭酒臣虞集奉勅书。 |
题跋 | 虞集 | 本幅 | 集题 | 行楷书 | 近世书法殆絶。政以不见古人真墨故也。此卷有萧梁李唐诸名士题识。传世可考。宋思陵又亲为鉴赏。于今又二百余年。次第而观。益知古人名世万万不可及。噫。圣贤传心之妙。寄诸文字者。精审极矣。万世之下。人得而读之。然犹不足以神诣其万一。天台柯敬仲藏此。安得人人而见之。世必有天资超卓。追造往古之遗者。其庶几乎。泰定五年。正月十日。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经筵官蜀郡虞集。朝列大夫礼部郎中前进士蓟丘宋本。奉训大夫太常博士。遂宁谢端本之弟。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褧。侍仪舍人蜀郡林宇同观。集题。谢公延佑戊午进士。小宋泰定(公元一三二四年)甲子进士。 |
题跋 | 柯九思 | 本幅 | 九思敬仲名 | 行楷书 | 集比岁輙从敬仲求此一观。上开奎章此卷已入内府。上善九思鉴辩复以赐之。仍命集题。阁下同观者。大学士忽都鲁弥实。承制李泂。供奉李讷。参书雅琥。授经郎揭傒斯。内掾林宇甘立。集三记。九思敬仲名。 |
题跋 | | 本幅 | 金源纥石烈希元。武夷詹天麟。长沙欧阳玄。燕山王遇。天历三年(公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五日丁丑同观。 | 楷书 | 金源纥石烈希元。武夷詹天麟。长沙欧阳玄。燕山王遇。天历三年(公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五日丁丑同观。是日贺敬仲有鉴书博士之命。 |
题跋 | 虞集 | 本幅 | 天历庚午(公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七日。参书雅琥。经筵检讨白守忠高存诚同观。集之子冏侍。 | 行楷书 | 天下惟理无对。物则有万殊之辨矣。敬仲家无此书。何以鉴天下之书耶。集四题。天历庚午(公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七日。参书雅琥。经筵检讨白守忠高存诚同观。集之子冏侍。 |
题跋 | | 本幅 | | 行书 | (元代国书印一)。奎章阁初建。从六参书印文也。后阁升正二参书用五品印。后文是也。 |
题跋 | 清圣祖 | 本幅 | | 行书 | 曹娥碑。相传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得意书。今覩真迹。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古来楷法之精。未有与之匹者。至今千余年。神采生动。透出绢素之外。朕万几余暇。披玩摹仿。觉晋人风味宛在几案间。因书数言识之。 |
印记:体元主人、万几余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