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签 | 邹舒宇 | 前副叶一 | 邹舒宇署检 | 行书 | 大唐三藏圣教序。勤补斋燮丞氏珍藏。邹舒宇署检。 |
印记:(漫漶不辨) |
题跋 | 许世英 | 前副叶二 | 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冬月秋浦许世英书于榕城蕉雨廔 | 行书 | 海内第一。唐拓圣教序。公节道兄属题。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冬月秋浦许世英书于榕城蕉雨廔。 |
印记:许世英印、乐道堂、静仁、命世之英 |
题签 | 璩珩 | 本幅一边幅 | 桐城璩珩游闽得此重装之。时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仲冬。 | 行书 | 墨圣。唐拓定武兰亭。韩珠船尊为无上神品。号称墨宝。崇禹舲之宋拓圣教。标其名为墨皇。此本为唐拓之最精者。无以名之。名之曰墨圣。桐城璩珩游闽得此重装之。时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仲冬。 |
印记:公节 |
题跋 | 璩珩 | 后副叶一 | 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嘉平月既望。桐城璩珩公节氏书于榕垣寓斋。 | 行书 | 右唐拓圣教为崇安范惺如方伯传家之本。范故官浙之温处道。曾三次与高宗南巡差所得宝物甚多。此其称最。光绪以来家中落。质之其戚潘雪岑中翰。江右邹晓邨太守极赏之。为之署检阅十稔而复还。岁乙卯其子孙辇其先世所藏者售之。省城七月由中翰获观此册。墨香纸色光泽闇然。令人见之。气为一静。五代后之拓本不能及也。价昂万无得理迟之又久。展转于富者之门无过问者。后介潘售于余。遂罄吾一月之所入以易之。原装已不成帙。文亦间有颠倒。且多虫蛀。乃召工至庽督。令补苴掇拾。厘定而重装之。焕然一新。神采倍出。展玩临摹。大有蹔得于已快然自足之乐。愿吾窃怪世之号。称收藏家视古迹如玩物。必求精美之装。斩新之本。名人之跋。鉴赏之章。且愈多而愈贵。苟一不然。虽最初绝品。恒不能与后来伪质争其一日之长。此册首尾空空。仅存收藏四印。其一已晦。余者不甚知名。呜乎。斯其所以屈伏人间。迄无一遇也。余固不以此为转移者。排众议出巨资。毅然为之。不以自秘。当即仿印流传与内通人共赏焉。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嘉平月既望。桐城璩珩公节氏书于榕垣寓斋。 |
印记:辛卯榜华 |
题跋 | 璩珩 | 后副叶一、二 | 公节又记。十八日。 | 行书 | 圣教序自南渡后碑损字残不足观已。北宋本纷糺何以显五字已不完全。五代(宋)(点去)本纷何两字亦损。是北宋较南宋字加多。五代较北宋又加多。历时久则字渐伤。一定不移之理。唐时初拓断无不完全者。不过年代远存者稀。并非海内竟无唐拓也。此册通体完好。无一字一笔不是元气浑沦。所谓新发如硎宛然乎。写者以视崇禹舲之宋本。则如人知病虚损者外。虽肥大而精气无存。刘铁云所得王文敏之北宋本。谓在周文清藏本之上。自命为海内真第一。较此貌虽合而神已离。罗振玉所藏者较刘本多两字。断为五代拓。细考之。仍嫌模糊。不及此本字之不损。笔笔有神。谓非唐拓不可也。虽有墨污之字如领袖也。也字之回锋。崇山崇字山下之一横。广其文广字之一撇。唯恐唯字之偏旁。均经涂去。细玩尚有痕迹。并非缺点。其最为千古疑案者。则圣记后贞观年月内下之出字。意谓圣序圣记某年月日。由内须出属上文。读仅一内字不足以收束也。谨案圣序圣记冠有制者。庙号述者尊称应在咸亨三年。与多心经同时颁出。共镌一石。则贞观年月为玄装奉诏译经之年月。非内庭颁发序记之年月也。又考整幅拓本未经裁断者。贞观年月与圣记距离极远。内下空一字即至尽处。另行抬写经名。俱见唐人尊经之意。应属下文。谓某年月日内某经沙门某奉诏译。仅言内者。大内某经也。不必加一出字。后人读帖不读碑。见晚出之本。内字下残破之痕。似字非字。认为出字。甚且穿凿附会。谓与碑中两出字不同。果如其说。此碑复字大都不甚悬殊。何独出字绝不相似。且与定武本所诏出。晋王羲之兰亭之出又不同也。此册盖无一字不全者。独阙此处出字。初疑为裱工剪去重装。细审确无接缝。盖初拓时碑未损。故无石花。积久始有此似出非出之裂痕也。即此亦为此册唐拓之一证。畧书所见以质世之考金石者。公节又记。十八日。 |
印记:公节手翰 |
题跋 | 璩珩 | 后副叶三 | 公节同日再记 | 行书 | 海内评圣教者多矣。有谓唐拓稀如星凤者。有谓某本似唐拓之畧。后者极言唐拓圣教。虽能而可贵也。而董华亭则专论宋拓以纷糺。何以显及内出。出字缺损者为凭。且谓并此数字皆完好者。即是后来赝本。一若圣教无唐拓者。唐时既无拓本。(何)(点去)碑应完全。宋拓何以有缺损之字。近且有五代拓本行世纷糺等字。仅损其三已。出董说之外。盖拓愈晚则字愈损。拓愈早则字愈全也。此册纷糺。何以显一字不损而内出。出字则阙焉。不审思翁又将何说以处此。华亭负一代盛名。片言论定人辄不敢异同。将使市之考圣教序者。舍全豹而窥一斑。右军精神怌仁孤诣不几泯焉澌灭耶。董氏当不出此意者。作伪之徒托其名以扬宋本。而不知其卤莽灭裂若斯之极也。因书数语以辨之。公节同日再记。 |
印记:吏隐 |
题跋 | 璩珩 | 后副叶三 | 公节记。廿五日。 | 行书 | 董文敏得保母帖。题其后曰书家得宋搨已为罕见。况唐拓乎。又谁知有晋拓如保母帖是王子敬刻。八百年而再出。又六百年而落吾手。宋时聚讼定武褉帖者似多事矣。云之。按保母归华亭已千四百年。又百余年为清高宗所得。刻入三希堂是晋帖。晋拓至今犹存者。圣教刊于咸亭间为晋书唐碑。时代较近。海内竟无唐拓耶。观思翁此跋。则专论宋拓圣教而以唐拓为膺本者。出自伪托无疑矣。公节记。廿五日。 |
印记:公节 |
题跋 | 许世英 | 后副叶四、五 | 英复。十一月十二。 | 行书 | 得书敬悉。唐拓名碑。海内已不可多得。何况圣教。今足下获此精本。洵不愧为墨圣。足下所题数言。非特为右军功臣。怀仁知己。而其一种愉快之情。则使下走健羡不置矣。公节道兄其永宝之。英复。十一月十二。 |
印记:许世英印 |
题跋 | 陈经 | 后副叶六 | 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冬月江阴陈经题记。时客榕城。 | 行草书 | 唐刻三藏圣教序海内传本尚多。惟欲求宋以前旧拓。则见者绝尠。道咸间觉罗雨舲中丞得有孙文靖旧藏本。只为第一。谥以墨皇。一时如何蛟叜殷述斋诸老辈推许备至。今归毘陵盛氏。然序内纷糺两字已澷漶不可识别。故当时亦仅指为北宋本。且神味亦间有散失处。非其至也。桐城璩公节先生示所藏圣教序之得诸崇安范氏。细勘纷糺两字均甚完好。已可断为北宋以前本。而他如何以等字。凡他本所未备者。此后整然无缺。重以神采奕奕。如新发(型)(点去)硎。尤为他本所无。唐拓何疑。使雨舲诸公见此当憬然于宇宙间。尚别有所谓第一本者。在而墨皇为过誉矣。公节先生笃雅好古。今得此不禁诧为奇遇。掞笔记此。以志勿諠。且深愿其有以宝藏而珎护之也。乙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冬月江阴陈经题记。时客榕城。 |
印记:陈经之印、鲤庭 |
题跋 | 余诚格 | 后副叶七 | 丙辰(公元一九一六年)正月后立春五日。观于海上之待清楼望江余诚格 | 行楷书 | 丙辰(公元一九一六年)正月后立春五日。观于海上之待清楼望江余诚格。 |
印记:寿平 |
题跋 | 郑孝胥 | 后副叶七 | 丁巳(公元一九一七年)正月春后十日。郑孝胥观 | 行书 | 丁巳(公元一九一七年)正月春后十日。郑孝胥观。 |
印记:太夷 |
题跋 | 陈树屏 | 后副叶七 | 旧历丁巳(公元一九一七年)闰二月。陈树屏识于海上寄卢。 | 行书 | 此帖旧藏崇安范氏。仅存收藏四印。无当代名人赏鉴题跋。坐此韫椟不得善价。吾友公节同年游闽遇此。慨出巨金收购装潢拂拭。重加品题。将仿西法印行。公之同好。从此海内知有此唐拓孤本矣。掩卷太息。士有奇节异能。遭时否塞。不善表襮。名湮没而不彰。如此类者何可胜道。公节方具匡济天下宏愿。诚以鉴别此帖者。网罗岩穴遗逸。何患天下无人材也。旧历丁巳(公元一九一七年)闰二月。陈树屏识于海上寄卢。 |
印记:介盦 |
题跋 | 彭醇士 | 后副叶七 | 丙申(公元一九五六年)正月廿六日。彭醇士拜观 | 行书 | 丙申(公元一九五六年)正月廿六日。彭醇士拜观。 |
印记:彭醇士 |
题跋 | 许世英 | 后副叶七 | 丙申(公元一九五六年)冬许世英题于台北年八十四 | 行楷书 | 乙卯至今已四十二年矣。圣拓独存余身尚健何幸如之。丙申(公元一九五六年)冬许世英题于台北年八十四。 |
印记:许世英印 |
题跋 | 于右任 | 后副叶八 | 于右任敬观于台北 | 草书 | 于右任敬观于台北。 |
印记:右任 |
题跋 | 高鸿缙 | 后副叶八 | 高鸿缙敬观 | 草书 | 高鸿缙敬观。 |
印记:高鸿缙 |
题跋 | 庄严 | 后副叶八 | 辛丑(公元一九六一年)重九北平庄严观于雾峰之洞天山堂。时有美洲之行倚装书。 | 行楷书 | 辛丑(公元一九六一年)重九北平庄严观于雾峰之洞天山堂。时有美洲之行倚装书。 |
印记:守藏吏、庄严(钤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