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品名
清胡玉昆画莲峰 卷
分类
绘画
作者
年代
尺寸
说明
字体
语言
汉文
释文
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4.1x100.5
引首
24.4x106.1
前隔水
24.4x8.3
后隔水
24.4x8.1
拖尾一
24.4x647.4
拖尾二
24.4x47.1
拖尾三
24.4x58.3
质地
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引首
纸
前隔水
绫
后隔水
绫
拖尾
纸
题跋
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作者款识
胡玉昆
本幅
庐山莲华峰图。(隶书)。丙戌(公元一六四六年)立秋前一日。胡玉昆写。(行书)。
隶书
庐山莲华峯图。(隶书)。丙戌(公元一六四六年)立秋前一日。胡玉昆写。(行书)
印记:元润
题跋
观瑞
引首
道光癸巳(公元一八三三年)孟秋。长白观瑞敬题
楷书
莲峯遗咏。道光癸巳(公元一八三三年)孟秋。长白观瑞敬题。
印记:观瑞私印
题跋
拖尾一
楷书
万禺存宪副公。庐山五言律诗十四首。(第一则)鸡石闲云。寰中擅名胜。岳岳翠微攒。风过摇千壑。天连混百盘。秦碑春树老。漠畤玉台寒。欲辨登山路。漫漫屐齿难。(第二则)龙潭霖雨。复岭通幽洞。横溪泛石梁。云归松韵续。雨足稻花香。消渴法缘广。逢年帝力忘。匡庐满清泽。生事且沧浪。(第三则)大悲香坛。禅室云林外。香烟瑞霭封。客闻参后语。僧发讲时钟。证果非群象。降心是毒龙。夜来三籁静。清露在长松。(第四则)毘师尊阁。演教尊无上。禅宗说道林。寸天堪证果。尺地欲敷金。竹掩长廊碧。苔分半榻青。他年皈法社。相对暮云深。(第五则)幢峯接引。心期千里外。形倦久投庵。花杂香飘案。林斜月次龛。乱泉争下瀑。余气转为岚。说法支公到。犹将顶礼参。(第六则)绣谷缤纷。当春芳树迭。好鸟韵关关。得意老犹健。忘机忙亦闲。蕙香铺曲水。竹粉着新斑。尽有花巗趣。何须更买山。(第七则)四时亭望。境逈乘初地。冥搜物象开。人烟寒曙海。法梵起香台。远水越山尽。长天楚回。与僧话禅脱。下界总尘埃。(第八则)一线塘塍。谁凿龙门石。盘旋一径通。下临天堑险。遥亘帝庭雄。绝巘斜看鸟。长坡曲驾虹。烟霞苍翠里。秋色转空蒙。(第九则)松台盘翠。绝阜凌青嶂。孤亭隐碧云。茗瓯千磴入。松钥半天闻。古穴看鼯引。危枝碍鹤群。坐销微雨后。兰臣送清芬。(第十则)萝壁悬青。幻寂疑无地。盘旋别有天。云根千仞壑。日射百重泉。古涧垂花幄。香城涌石莲。适来心境惬。尘念一萧然。(第十一则)莲社旧盟。我来虎溪头。高宗怀陆贾。怅望白莲池。彷佛当年社。灵根缊千秋。实叶生长夏。寂寂远公堂。谁是同盟者。(第十二则)杏林遗迹。大块多奇异。神功不可穷。众山皆壁立。一径与天通。羽化梯云白。丹留灶火红。此中亦丘壑。应是古崆峒。(第十三则)古塔嶐起。僧自雷音去。山深塔院存。龛灯明水月。檐铎报晨昏。白石饭春鸟。青林啼夜猿。宝方花异色。葱欝满香园。(第十四则)佛灯隐现。法会临天界。毫光现世尊。斋心如见佛。澄念己忘言。树古香灯夕。云深法曜繁。菩提从可证。顿渐有殊根。先严宪副公所游名山。题咏殆遍。而匡庐尤少年读书其中。晚岁宦成。于莲花峯下。卜筑三庄。虽未登陟意。栩栩欲往也。兹十有四景。爰采集中。诸什浑然天成。敬各录一章。以见立庭。言诗之旨。可以引伸。而峯云更为标异也。不肖男尧一谨述。
印记:尧一
题跋
万遇庵
拖尾一
遇庵题并书。
楷书
莲花峯。集唐十四首有小引。(第一则)鸡石闲云。庐山双剑峰之西南。有峻山曰鸡公石山。其咮加于莲峯之巅。常吐云气。晴绚五彩。雨则缨络而下。弥漫巗谷。化不可测。溪花不隐乱泉声。云里孤峯类削成。回首夕岚山翠远。仙人掌上雨初晴。法振。宗楚客。李绅。崔灏。(第二则)龙潭霖雨。峰下山溪回合。所谓莲花洞者是也。有潭当洞门。渊深莫测。水出涓涓。山下田畴常沾灌溉。从无旱者。天旱则远方之人致祷。其应如响。天长地久属年丰。碧水澄潭映远空。犹有国人怀旧德。至今云雨暗丹枫。杜审言。沈佺期。韩愈。李商隐。(第三则)大悲香坛。铸像一尊。相好如意。坛宇庄严。日夜焚修。为诸山之最。旃檀楼阁半天香。西岭云霞色满堂。深处会容高尚者。明灯何惜借余光。陈陶。李颀。杜牧之。岑参。(第四则)毘师尊阁。汪南溟司马。与大安和尚友善。筑阁于莲花峯。祈他日臣子事毕。相依结盟。有传记。月楼风殿静沉沉。高士何年遂发心。日暮数峰青似染。惟余玄度得相寻。陆龟蒙。皇甫冉。王建。李颀。(第五则)幢峯接引。宝幢峯逶迤而来。与山门相迎。其奇石古松。观玩不尽。冬时冰雪玉树璘璘。尤为奇绝。山体嶙峋。支脉映带。俨如接引大士。白云斜日隐深松。秀色孤标此一峯。独坐焚香诵经处。年年觉老雪山容。韩愈。戴叔伦。皇甫冉。皎然。(第六则)绣谷缤纷。邻庵锦绣峰有谷。万丈相对莲庵春。时花开灿熳可观。南山惟与北山邻。穷谷晞阳犹未春。树影悠悠花悄悄。自言空色是吾真。皎然。郑愔。曹唐。广宣。(第七则)四时亭望。沿山小径。游陟最奇。中有一阜。建亭其上。凭高肆目。若陟天庭焉。取陶诗春水夏云秋月冬松之意。九天未胜此中游。绝顶高窓见沃州。四野山河通远色。烦君步履忽相求。王建。贾岛。钱起。皇甫冉。(第八则)一线塘塍。登山之路必繇莲峯西北山埂而行。中间山脉过峡之处如塘塍。然两涯邃涧陡绝弧危。实天险也。虬蟠千仞剧羊肠。年老曾言隐故乡。全觉此身离俗境。月寒山色共苍苍。王建。司空曙。皎然。薛涛。(第九则)松台盘翠。山腰石磴下临绝壑。一大石横生作岸。一怪石居中。一大松斜枕其上。而周遭松石奇古。真堪啸咏。中峰石室到人稀。独上云梯入翠微。清景乍开松岭月。只应知我已忘机。朱湾。刘长卿。武元衡。苏广文。(第十则)萝壁悬青。循庵前竹林而下连珠小坡。抵一平冈。仰望石壁。又有崖石横出。可容千人。名普陀石。登眺之际。毛发为清。石路无尘竹径开。天花香散诵经台。檐横碧嶂秋光近。寒涧泠泠潄古苔。温庭筠。灵一。吴融。贾岛。(第十一则)莲社旧盟。陶渊明居莲花峰下。远法师招之入社。渊明曰。弟子性嗜酒。法师许饮即往矣。远许之。因勉以入社。见梵律精严。每攅眉而去。愿将形役问空王。三径无人已自芳。笑指白莲心自得。孤吟一宿远公房。司马礼。皇甫冉。赵嘏。罗邺。(第十二则)杏林遗迹。汉董奉为人治病。愈者令栽杏五株。蔚然成林。杏熟易粟。济人后僊去。相传董奉馆在莲花峰峰下。三峯花畔碧堂悬。微绿含风树满天。闻道神僊不可接。杏花零落寺门前。钱起。赵嘏。张说。张籍。(第十三则)古塔嶐起。峰有大安禅师塔。院宝树参天蔽日。近坟土隆起。人诧为复兴之兆。秋草黄花覆古阡。看题日月更高悬。如莲半偈心常悟。翠岭香台出半天。刘长卿。沈佺期。刘禹锡。韦应物。(第十四则)佛灯隐现。庐山有僧夜坐。见火大如斗。附地而流。莲花三峰见火如灯。盛于天池。山岳之晶发乎。重阴抑果佛与。往事闲征梦欲分。卷帘孤坐独氛氲。山僧半在中峰住。夜市千灯照碧云。韩喜。温庭筠。权德舆。王建。遇庵集并书。
印记:万遇庵
题跋
万遇庵
拖尾一
遇庵题并书
楷书
莲花峰。五言律诗十四首。(第一则)鸡石闲云。昔闻灵鹫岭。令见碧鸡山。绶吐呈晶日。仪鲜映瑞寰。出岩时作队。散壑每开颜。伫立观舒卷。峰头白石闲。(第二则)龙潭霖雨。出钵隐深渊。青莲种有年。涓埃资帝力。洒落动诸天。禅悦三农慰。幽潜万福圆。在田人共仰。应是相精虍。(第三则)大悲香坛。兰若一峰晴。云烟绕殿生。智珠常作现。佛果自然成。月磬众山韵。风幡独座明。即令尘俗客。宁不善根萌。(第四则)毘师尊阁。杰阁构祗园。倾皈善法门。心因身未了。发欲老来髠。且着三乘论。相期一指言。如公得平等。百尺许先扪。(第五则)幢峰接引。有山来瑞霭。因得宝幢名。花衬林容冶。松于石骨撑。髻螺峰并矗。法象寺前迎。慧眼如相识。应多物外情。(第六则)绣谷缤纷。绣岭发天香。期拈供法王。寸茎知自性。百卉现严妆。僧定心无着。人游境亦忘。此中饶别致。不独竞时芳。(第七则)四时亭望。欲空新法界。最上撷芙蓉。天地混中处。山河倏景从。问奇来四序。寓目已千里。亘古烟霞色。于今逈不封。(第八则)一线塘塍。乘兴入幽栖。千盘天与齐。龙回迷大壑。猢捷隐丹梯。羽翰生云表。虹霓驾汉西。行行莲土近。犹更费攀跻。(第九则)松台盘翠。卜筑得山岑。寻丘惬素心。云留三迭巘。月照一孤林。韵合琴声古。香殊炉气侵。徘徊抚未已。身世觉森森。(第十则)萝壁悬青。垂垂千丈藤。绝涧引金绳。立石皆成象。腾崖欲奋鹏。拜应来米芾。啸不羡孙登。藉力攀缘上。偕僧说法楞。(第十一则)莲社旧盟。试望东林寺。萧条只似秋。开花谁作主。载酒逈添愁。事古传闻羡。缘悭水乳投。虎溪人笈后。残月至今留。(第十二则)杏林遗迹。访古识遗丘。丹红万树稠。晋池遥作望。秦洞拟同游。溪水流花晚。坛星照叶秋。欲知仙侣近。只在此峯头。(第十三则)古塔嶐起。上方僧自在。留偈别禅关。水月散幽径。松杉老故山。东枝倏己茂。西履远应还。始悟无生者。重来未等闲。(第十四则)佛灯隐现。地际坤舆重。山含灵气多。层阴收旭霭。积爽发光和。花散天河曙。薪传夕岭峩。几人能得见。长此诵弥陀。遇庵题并书。
印记:万遇庵
题跋
万遇庵
拖尾一
遇庵题并书。
楷书
莲华峯。七言律诗十四首。(第一则)天关阅尽几春阴。片片孤飞澹澹心。衲破入林铺石补。炉销袅篆罩檐深。兜罗晓散千重密。菡萏晴蒸五色馨(点去)侵。欲向清时卧丘壑。祈君赠取出高岑。鸡石闲云。(第二则)一泓深蓄静中蟠。云物无边起碧湍。不靳至仁存利泽。却于渊德隐安澜。溪分太极先生水。洞秘阴符老上坛。六月西畴天欲黑。操豚人散两眉攒。龙潭霖雨。(第三则)手眼宏开照十方。慈祥共世本无量。门前流水声清净。树杪浮云意徜徉。鹿苑远传经梵响。虎溪今见嗣源长。西来净土居然胜。故涌莲花坐法王。大悲香坛。(第四则)明师胜地緫高骞。向叩瞿昙问后缘。灵运好删须发羔。天亲唯识道行全。伦常有系云孤往。佛界能通月自圆。芸阁至今余韵远。相传清梦到林泉。毘师尊阁。(第五则)遁迹何年化碧山。烟霞相映竹门闲。天花散舍僧伽定。禅悦开林法象殷。隐隐石鳞风雨动。亭亭仙掌斗牛攀。朅来说偈传灯者。云白山青咫尺间。幢峯接引。(第六则)人间春尽入山中。候至纯阳气始融。琪木鸟衔生石壁。青松虬折出芳丛。当轩葩彩连窗丽。隔岸莺啼乱草红。境自相同情自异。不须着色不须空。绣谷缤纷。(第七则)登临一曲碧云翱。头上青天首重搔。山里不穷桑落酒。松间何处广陵涛。须知佳景随时幻。独上层台且自豪。得句好将悬木末。相期白月学禅逃。四时亭望。(第八则)山来人去历青天。一苇航开万仞莲。半岭远从飞鸟没。空林初见彩虹悬。琴书落落披云度。杖履徐徐带月穿。佛国难跻今有路。应教百虑望中捐。一线塘塍。(第九则)群仙把臂若相招。巢鹤凌风枝更乔。踈石罅云留作幔。淙泉酌月不辞瓢。平临大壑堪舒眼。静抚孤松懒折腰。小径沿山林转密。壶天中隐欝迢遥。松台盘翠。(第十则)循崖上下恣幽探。历乱藤花到石潭。随意看山峰岭异。忘情出世水云躭。襄陵判立超三界。截海飞来第一参。灵窟何缘今不秘。想应深处有优昙。萝壁悬青。(第十一则)避世何人得似潜。能将吏隐与禅兼。且同净土求熏习。不用开山费琢箝。池上碧筒清欲吸。篱边黄色浊犹添。相期幸尔忘拘束。归鸟停云得自拈。莲社旧盟。(第十二则)上池清饮羡庐泉。种杏犹传有洞天。岂类玄都空灿熳。不同庾岭独清妍。第三峰后依稀是。数万林中功德全。意欲卜居劳梦寐。虎踪坛畔好云烟。杏林遗迹。(第十三则)松栢声传风月赊。虚空矗矗有莲花。十方光照生兜率。一卷经含吐法华。已觉浮生无尽藏。岂知胜会有津涯。年来事与时相应。为遣山灵报阿阇。古塔嶐起。(第十四则)螮蝀初收天欲晴。阴崖积气与阳争。相传舍利光明海。化现摩尼不夜城。耿耿星河纷藻火。迢迢雾窟起晶莹。五方异色因迷倒。还是诸龙供佛诚。佛灯隐现。遇庵题并书。
印记:万遇庵
题跋
万遇庵
拖尾一
遇庵跋并书。
楷书
莲土因缘。壬午之岁。予为先严卜宅兆于长垄之坂。相其脉络。自塘塍坝而来。遂登山陟岭。覩莲花峰诸胜。因叹山下劳人。徒勤仰止。而四方之士何能探其幽邃。又见烟云寥沈。询其僧。止莲生一人。询其师。云。飞锡金陵已六七年矣。香灯不继行。将访师学道。与峰相辞乃勉留之。少为补葺罅漏撑支殿宇。并给衣资供灯油。驱外侮禁窃。伐皆不避劳怨。柰癸未兵戈。日扰甲申。予亦北行。未竟厥愿。中途闻变。暂止江宁。得与澄融师相遇谭及峰。事遂成莫逆。融公亦清澹自茹。还山无费。又为众信敦请。金陵禅寺緫持骤难脱手。乙酉五月十一日人人奔窜。予亦往就融公。其地凶人乘机剸刅。得幼僧通理叱护。不至有所伤。因力劝融公回山。以理峰事。而予出万死于一生之中。未必非慈悲力也。是岁九江亦遭左兵屠陷。二三两儿皆逋避峰头。幸免于难。皆峰之庇。至于田畴丘墓存没。蒙荫是卷也。岂特纪山水之胜。已哉志灵也。又志感焉。后之人识之。毋忘此意。亦以当手泽之所存可耳。丙戌端月廿日。遇庵跋并书。
题跋
拖尾二
楷书
接大兄书。闻得先太高祖手轴。轴长五丈余。前画莲花峰山图十四景。后手书集唐诗十四首。次五言律。七言律。后太太高祖和诗各十四首。后太高祖跋。失去百余年。庚六月。楚黄人造庐持售。家大兄欢然赠金如所请。邮书首及之。因志喜。百年手泽归于我。开轴居然到旧园。重得奇峰十四景。载赓鸣鹤来仍孙。先观察有鸣鹤艹集。字经尘蚀前朝墨。兆应家藏客邸魂。家固有先诸大夫像。庚二月。梦先君率拜其下。口授联有缵承宗祖思三世句。他日容予能肯构。莲花相对话渊源。几年几世憾沉伦。旧业终寻旧主人。式好弟兄怀远志。太高宗祖锡奇珍。赚时意气摩霄鹄。披处精神入座春。丁语山君休易视。匡庐峰有后来身。先方伯有身在匡庐第一峯之句。
题跋
胡青铨
拖尾二
道光壬辰(公元一八三二年)冬十一月。七代孙青铨。谨书于南昌学舍西斋。
楷书
先大夫以戊申(公元一七八八年)再上公交车。留京八载。中闲客游齐鲁梁赵。北出居庸。着有壮游草。春晖图等作。乙卯(公元一七九五年)大挑。分发浙江令。嘉善以治。行尤异最于朝。将擢郡丞。岁辛酉(公元一八0一年)遽终官下。时铨甫成童。茕茕孤露。扶榇西归。既久。读壮游草。始知先工部所著莲花峯手轴。已失去百余年。于庚戌(公元一八五0年)岁复还。迄今又四十三年矣。客春同弟侄辈恭阅。窃叹流泽孔长。尚期永宝弗失。爰复装潢。并将先大夫所书壮游草裁附于后。亦即先工部所云。当手泽之存云。附录辛卯(公元一八三一年)春初。过故庐七律。频年寄寓水云闲。诠时寄居甘棠湖畔。新岁归来半日闲。世外澹交同白水。人生难买是青山。一堂弟侄欢长话。七代诗图喜再还。拟向莲峯寻旧迹。尚余残雪掩禅关。时积雪未消。道光壬辰(公元一八三二年)冬十一月。七代孙青铨。谨书于南昌学舍西斋。
印记:臣铨、昆山一子昆三
题跋
李石曾
拖尾三
行书
(李石曾跋。文不录。)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题跋
李石曾
拖尾三
行草书
(李石曾跋。文不录。)
题跋
李石曾
拖尾三
行草书
(李石曾跋。文不录。)
题跋
李石曾
拖尾三
行书
(李石曾跋。文不录。)
印记:煜瀛
题跋
李石曾
拖尾三
行草书
(李石曾跋。文不录。)
印记:仁社(重一)
印记
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万尧与印
收传印记
御进亦章
主题
类别
第一层
第二层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主要主题
山水
名胜
莲花峰
其他主题
树木
技法
技法
细目
苔点
参考
胡玉昆(活动于十七世纪后半叶)字符润,江宁(南京)人,父宗智,伯父宗仁皆工诗善画。胡玉昆画承家学,笔墨疏略,当代鉴赏家李日华评其画云:「字作画惟空境最难,以余所见,善于用空者,其为胡三褐公欤!」此图淡设色画林峦矗云,楼阁峙于峰间,写庐山莲花峰与双剑峰景致。至友周亮工(一六一二-一六七二)形容其画风云:「用笔设色,好作缥缈虚无态,故咫尺间觉千万里为遥。」幅上有丙戌年款,当为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此图为李石曾先生遗赠。
清胡玉昆画莲峰 卷
清三希堂法帖(十) 册 宋苏轼与颖师札
兽面纹方尊
元丰通宝
清董诰画开韶集胜 册 春畬新绿
宋四家法书 卷 宋米芾致葛君德忱尺牍
明王时敏董其昌书画合璧 册 明董其昌书道书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 册 晋王羲之里人帖
檀香木镯
青花番莲纹碗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