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读取中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读取中
品名宋拓越州刻晋唐小楷 册
分类法帖
作者
年代
字体
语言汉文
释文
尺寸
位置尺寸(公分)
本幅一25.8x14.1
本幅二至三25.7x12.4
本幅四至七25.3x12.9
本幅八至九26x14
本幅十至十八27.3x12.7
本幅十九至二十二25.8x14.3
本幅二十三25.9x12.2
本幅二十四至二十八24.8x12.7
本幅二十九至三十四22.8x14.4
本幅三十五至三十八26.8x13.7
本幅三十九至四十25x12.8
本幅四十一至四十四24.5x12.5
前副叶33.5x37
后副叶33.5x37
质地
位置质地
本幅
题跋
类别作者位置款识书体全文
题跋梁同书本幅丁酉(公元一七七七年)冬日。山舟借观并记。行书此帖为采集宋拓残帙无疑。不必定越州石氏所刻也。即如范正思藏灵宝度人经。载在退翁销夏记。乃专行。不闻有它刻可知。然得一石氏全本。而议者犹以颜行为未工。得诸名刻旧搨而登其美。舍其次。若鹅王之择乳。岂不更难能而可贵耶。集是帖者。具有苦心。得是帖者。慎无忽诸也。丁酉(公元一七七七年)冬日。山舟借观并记。
印记:梁同书印
题跋何焯前副叶康熙庚寅(公元一七一0年)五月。义门何焯。行楷书此宋越州石氏历代名帖也。其目载鬻书陈思宝刻丛编中。北平孙少宰所藏。质于华亭司农。其中有中郎石经数行。余尝请而观焉。此止存楷书与兰亭尔。然所刻颜行殊不工。虽轶其半。未恨少也。袁清容跋柳书清静经云。石氏庆历中。尝刻此帖。余寻褚公度人经后。已有元佑三年戊辰范正思题记。则入石不在庆历决矣。石多剥损。孙氏所藏亦然。殆皆拓于宋季。孙氏本。石经后有朱竹垞前辈题。若真以为鸿都之旧录。藏于开元御府者。孟侯季重。万历间人。及与名流周旋。亦未能审定。盖石氏帖见者希矣。陈思之编。又忽而不肯改也。并疏其目如左。周穆王吉日癸巳。蔡邕石经遗字。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王右军兰亭记。黄庭经遗字。海字乐毅论。东方先生画像赞。献之十三行洛神赋。晋贤书曹娥碑。集王书笔阵图。欧阳询书心经。玉枕尊胜呪。褚遂良小字阴符。草阴符经。度人经。虞世南破邪论序。颜鲁公寒食帖。论座位帖。祭伯父文。祭侄文。马伏波帖。鹿脯帖。柳公权清静经。消灾经。泥甚帖。白乐天诗简。凡廿七种。今存十七种。为吴江潘稼堂前辈收藏。其令嗣文虎借观。属为识别。因书其所能知者。诸帖中。曹娥讹笔尤多。笔阵图。不类右军众迹。至点画佳处。终非元以降刻手可及云。康熙庚寅(公元一七一0年)五月。义门何焯。
印记:髯、何焯之印、青阳斋
题跋毕懋康后副叶新都毕懋康孟侯识行楷书宋搨淳化潭绛及太清宝晋诸刻。皆详草而略楷。小楷尤为晨星。余家藏此本。晋唐名楷具在。岂宋时已有合刻耶。抑好事者缀腋为裘。成此大观耶。余细观钟傅力命表。铁里纯绵。迥非后世笔墨。黄庭画赞。用笔劲而和。曹碑乐论。运锋整而逸。以至清静经。邈若真人天际。十三行。宛然神女凌波。而兰亭一帖。尤觉风流蕴藉。蹊径都化。笔阵图复大佳。可与合璧。文皇所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心慕手追。莫识其端。信不诬耳。乃若欧虞颜褚诸帖。楷法小法。种种绝伦。不意碑版间。有此奇珍。试取文氏及章氏近刻衡之。大有径庭。此宋搨之绝无而仅有者。夫易牙辨水。不爽渑淄。味其精也。方歅相马。不问牝牡。领其神也。鉴古者当作此观。如仅以纸墨新陈。为传世先后。则钟傅之所叱。而右军之所笑也。新都毕懋康孟侯识。
印记:孟侯氏、戊戌进士、簪笔视艹持斧巡方建牙开府宣命纳言
题跋师鉴后副叶挂瓢僧师鉴识楷书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黄庭经。此如陆鸿渐未见云门五泄玉乳钓滩清泠时语耳。曹娥碑麻姑山季直表。旧本皆蝇头小楷。瘦硬苍秀。今人罕有见者。若摹搨伤肥。笔意全失。即克意清劲。又似多骨之鱼。绝少蕴藉。此时流之学颜而不能圆。学钟而不能方。皆非临池正法眼藏也。柳下惠三公不易其介。方圆乃全。乾坤体用始备。非今日瑞木居士出此宋搨小楷。几令愚意孤行矣。挂瓢僧师鉴识。
印记:师、鉴
题跋王思任后副叶王思任草书余座师黄昭素云。古人行草之妙。无有不出于楷者。观孟侯先生所宝三朝旧楷。真不啻东序肆陈。鼎彝出世。兔毛中各裹银铁。已见其曾高。去鼻祖不远也。王思任。
印记:王思任印
题跋余集后副叶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秋七月望日。秋室余集。行楷书右晋唐名帖一册。凡十六种。旧藏前明毕氏。后有孟侯季重二跋。并未详谁氏所刻。何义门氏定为越州石氏本。并胪其目于首简。但石氏庆历中刻。而此刻度人经后。已有元佑范氏跋语。则非石氏本可知。何氏又称北平孙少宰旧有藏本。而退谷庚子销夏记。及间者轩帖考。均未著录何也。又按帖考所载。有宋人博古堂帖。所列二王及唐人书。与此正同。则当日集诸家善本入石者。固不独一石氏也。乐毅论原石甃昭陵。后盗发之而石碎。宋高学士以铁束之。其末独存海字。因目为海字本。此刻海字下尚有百有余字。则亦不得谓之海字本矣。但其楮墨既旧。波磔处具有笔意。洵是佳刻旧拓可宝也。鲍生志祖。以厚赀购藏之。昨出以示余。为识数语于尾。并系二绝句。莫将寒具轻相触。日向晴窗展百回。异日若逢华盖叟。人间毡蜡尽舆台。艺苑曾传阿父痴。典衣求古每孜孜。而今弓冶知攸属。不数敷文米虎儿。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秋七月望日。秋室余集。
印记:余集之印
题跋程瑶田后副叶乾隆丙午(公元一七八六年)仲春。程瑶田记。行楷书义门先生。既见北平孙少宰所藏本。又见此本定为宋越州石氏帖。盖据陈思宝刻丛编所载帖目而知。此本十七种。今又逸笔阵图。存者十六。于帖目所载廿七种。已有其太半。而孙氏所藏。其中复有中郎石经数行。则此本所缺者。错出而见于孙氏藏本中。必非一种。合而观之。殆几乎全。定为石氏刻无疑矣。二本。竹垞先生并有跋语。其曝书亭集。又有宝刻丛编之跋。乃不能辨为石氏本者。未经细核陈思之编也。于此益服义门先生鉴别之精。此本纸墨一色。诚如竹垞先生之云。而纸墨之色。及其搨法。余曾见孙氏所藏澄清堂残帖。与此正同。茍非宋搨。安能如此。至刻手之佳。何氏既详之。余又何赘焉。乾隆丙午(公元一七八六年)仲春。程瑶田记。
印记:程氏瑶田、易其田畴
题跋方成培后副叶后岩方成培行楷书是帖经前辈诸名公审定。如薛卞之观剑壁。论至当不易矣。蒙何容复赘一语。唯题二绝以识之。纸渝墨敝古香浮。纵有千缗不易求。婉畅夷犹超轶处。此中犹遇晋风流。当年曾爱佳公子。图写寒梅笔砚香。想见摩挲凡骨换。虎儿真是不寻常。余家藏毕侍郎令嗣纵亭墨梅。上有集杜一首俱极佳。今观此帖。知其平生得力处不少也。后岩方成培。
印记:方成培、仰松
题跋王文治后副叶乾隆癸丑(公元一七九三年)。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记。行书此帖摹勒之工。下真迹一等。殆与唐人双钩廓填者相埒。晋贤风流。居然可见。真世间希有之珍也。何义门先生定为越州石氏本。手书目录简端。可谓爱重之至矣。华亭司农本。余曾见之。似尚在此本之后。袁清容谓石氏帖。刻于庆历之间。而度人经已有元佑年号。跋者遂横生疑义。安知石氏刻帖。不经始于庆历。落成于元佑耶。摹刻如此之工。必非旦夕可成。而搜辑前人名迹。尤非一时猝办。大抵鉴古必具正眼。尤贵平情。正不在矜奇衔博也。余别见石氏曹娥碑。与此本相似。尾有倪高士跋。文氏停云馆移置此跋。于黄庭经后。而曹娥则又不以此本入石。殊不可晓。岂亦病其有讹笔耶。余又别见讹笔本。为吾乡笪江上先生所收。与此本略同。而与世俗流传本迥异。大抵不讹之本。书格反似出本讹之下。右军每多讹笔。或原本如是。未可知也。毗陵唐荆川所收洛神十三行。孙宗伯元宴斋摹之。号称海内名帖。今观此本。笔势正同。似是一石。惜未能持较耳。又乐毅论不终于海字。跋者复有疑词。又安知旧石不尚余数行。历久更薄蚀及海字。始称海字本耶。此帖为前明毕孟侯侍郎物。跋尾书计廿行。圆润端秀。字字珠玑。余廿余年前。于吴门吴春渚处见之。曾为题签。今流转而归吾同年灵岩尚书。毕氏故物。经数百年。剑返珠还。良关气数。乃余独得屡见而题识之。翰墨清缘。信非偶然也。乾隆癸丑(公元一七九三年)。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记。
印记:王氏禹卿、梦楼
印记
类别印记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嘉庆鉴赏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三希堂精鉴玺
鉴藏宝玺宜子孙
收传印记毕懋康印(重四十三。内半印二)
收传印记孟侯氏
收传印记怀(重十三)
收传印记玉(重十三)
收传印记一泉闻氏家藏(重四。内半印三)
收传印记陈氏光远(均半印。重八)
收传印记程永培鉴赏
收传印记秋崖玩赏
收传印记广平家藏
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宝笈三编
主题
技法
参考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