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读取中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读取中
品名宋欧阳修集古录跋 卷
分类法书
作者
年代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
字体楷书
语言汉文
释文(第一则)右汉西岳华山庙碑。文字尚完可读。其述自汉以来云。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太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巡省五岳。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僊殿。门曰望僊门。仲宗之世。使者持节。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寖用丘虚。孝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岁时往祠。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所立碑石文字磨灭。延熹四年。弘农太守袁逢。修废起顿。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孙府君讳璆。其大略如此。其记汉祠四岳事见本末。其集灵宫。他书皆不见。惟见此碑。则余于集录。可谓广闻之益矣。治平元年(公元一0六四年)。闰月十六日书。(第二则)右汉杨君碑者。其名字皆已磨灭。惟其铭云。明明杨君。其姓尚可见尔。其官阀始卒。则粗可考云。孝顺皇帝西巡。以椽史召见。帝嘉其忠臣之苗。器其玙璠之质。诏拜郎中。迁常山长史。换犍为府丞。非其好也。乃翻然轻举。宰司累辟。应于司徒。州察茂才。迁鲖阳侯相。金城太守。南蛮蠢迪。王师出征。拜车骑将军从事。军还策勋。复以疾辞。后拜议郎。五官中郎将。沛相。年五十六。建宁元年五月癸丑。遘疾而卒。其终始颇可详见。而独其名字泯灭为可惜也。是故余尝以谓君子之垂乎不朽者。顾其道如何尔。不托于事物而传也。颜子穷卧陋巷。亦何施于事物耶。而名光后世。物莫坚于金石。盖有时而弊也。治平元年(公元一0六四年)闰五月廿八日书。(第三则)右陆文学传。题云自传。而曰名羽。字鸿渐。或云名鸿渐。字羽。未知孰是。然则岂其自传也。茶载前史。自魏晋以来有之。而后世言茶者。必本鸿渐。盖为茶著书。自羽始也。至今俚俗卖茶肆中。多置一瓷偶人。云是陆鸿渐。至饮茶客稀。则以茶沃此偶人。祝其利市。其以茶自名久矣。而此传载羽所著书颇多。云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三卷。岂止茶经而已也。然佗书皆不传。独茶经着于世尔。(第四则)右平泉山居草木记。李德裕撰。余尝读鬼谷子书。见其驰说诸侯之国。常视其人贤愚材性。刚柔缓急。而因其好恶喜惧忧乐而捭阖之。阳开阴闭。变化无穷。顾天下诸侯。无不在其术中者。惟不见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说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泊然无欲。而祸福不能动。利害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也。是圣贤之所难也。
尺寸
位置尺寸(公分)
本幅27.4x171.2
隔水一10.5
隔水二7.6
引首108.6
隔水三9.5
隔水四10.1
拖尾27.3x272.5
质地
位置质地
本幅
引首
拖尾
题跋
类别作者位置款识书体全文
题跋赵明诚拖尾崇宁五年(公元一一0六年)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行书右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崇宁五年(公元一一0六年)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
题跋赵明诚拖尾实政和丙(原为甲字旁改丙字)申(公元一一一六年)六月晦。行书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丙(原为甲字旁改丙字)申(公元一一一六年)六月晦。
印记:赵明诚印章、赵氏藏书之印
题跋赵明诚拖尾行书戊戌(公元一一一八年)仲冬廿六夜。再观。
题跋赵明诚拖尾行书壬寅(公元一一二二年)岁除日。于东莱郡宴堂重观旧题。不觉怅然。时年四十有三矣。
题跋米芾拖尾丙戌(公元一一0六年)八月旦。谨题。行书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釆。丙戌(公元一一0六年)八月旦。谨题。
题跋韩元吉拖尾淳熙九年(公元一一八二年)重五日。颖川韩元吉书。楷书欧阳文忠公集古所录。盖千卷也。顷尝见其曾孙当世家。尚二百本。但跋尾及一二名公题字。其石刻谓离乱后逸之尔。今观此四纸。自赵德父来。则在崇宁间。已散落也。不然。岂其藁耶。以校文集所载。多讹舛脱略。是当为正。而杨君碑。文集则无。惟中宗作仲宗。建武之元作孝武。恐却乃笔误也。然德父平生自编金石录。亦二千卷。又倍于文忠公。今复安在。公所谓君子之垂不朽。不托于事物而传者。真知言哉。三复叹息。淳熙九年(公元一一八二年)重五日。颖川韩元吉书。
题跋朱熹拖尾十二年(公元一一八五年)四月既望。朱熹记。行书集古跋尾。以真迹校印本。有不同者。韩公论之详矣。然平泉草木记跋后。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诮文饶处富贵。招权利。而好奇贪得。以取祸败。语尤警切。足为世戒。且其文势亦必至此。乃有归宿。又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之下。印本亦无也字。凡此疑皆当以印本为正云。十二年(公元一一八五年)四月既望。朱熹记。 
题跋朱熹拖尾行书华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隶释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欧公笔误也。
题跋尤袤拖尾淳熙十五年(公元一一八八年)季冬廿三日。锡山尤袤观。行书此卷有米襄阳题。尤可宝玩。杨统碑跋。叹其名之磨灭。盖公偶未考尔。统以建宁元年三月癸丑卒。而跋以为五月。当由笔误。淳熙十五年(公元一一八八年)季冬廿三日。锡山尤袤观。
题跋洪迈拖尾庆元元年(公元一一九五年)十二月廿一日。洪迈书。行书迈前此多见集古诸跋。已书于顺伯所藏序录中。晦庵引隶释所辨仲宗假借字是也。延之以为此卷有米襄阳题。尤可宝玩。切以为未然。以六一翁翰墨论议。其当珤翫。正不待米老也。庆元元年(公元一一九五年)十二月廿一日。洪迈书。
印记:鄱阳洪迈
题跋方从义拖尾方从义拜识行书前辈谓宋为小三代。观斯卷令人起敬起慕。方从义拜识。
印记:方壸书印
题跋胡俨拖尾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夏五月四日。豫章后学胡俨识。行书此卷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首汉西岳华山碑。次汉杨公碑。次平泉草木记。次陆文学传。皆公亲书也。又有米南宫赵德父韩元吉朱文公尤延之洪容斋诸公题识。诚宝翫也。流传好事多矣。今归秋官(秋官下缺三字)。而俨得拜观。不能释手。谨识。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夏五月四日。豫章后学胡俨识。
印记:胡俨若思、国子祭酒、颐庵
题跋李贤拖尾天顺二年(公元一四五八年)岁次戊寅。秋七月望后二日。后学南阳李贤书。行书宋朝名儒巨公多矣。而好古博雅。无如欧阳公焉。吾于集古一录见之。昔司马迁作史记。先儒以为博雅不足。至欧公修五代史。后世无得而议之。信非博雅之足不能也。虽然。前代金石遗文。向无此录。历年至今。其不泯灭者鲜矣。今也得公是录。而永传于世。盖博雅之中。而又有忠厚之意寓焉。公没之后。世之名儒。慕公为人。于公之遗文。又能存之而不泯。即为善获报之理也。然(原本涂去)。四段跋尾。与印本同异。及所言详略。诸贤已论之矣。兹不复赘。天顺二年(公元一四五八年)岁次戊寅。秋七月望后二日。后学南阳李贤书。
印记:浣斋、制外安内、濯旧来新
题跋吴与弼引首后学临川吴与弼书于京口驿行书先贤遗迹。后学临川吴与弼书于京口驿。
印记
类别印记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嘉庆鉴赏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三希堂精鉴玺
鉴藏宝玺宜子孙
鉴藏宝玺宝笈三编
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宣统鉴赏
鉴藏宝玺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宣和(重一。鸟文葫芦印)
收传印记王厚之章
收传印记王氏合章(跨页骑缝印二组。又有仅存半印者二方)
收传印记黄氏石翁
收传印记
收传印记
收传印记方壸书印(一重印钤于拖尾题跋)
收传印记斗壹(连珠印)
收传印记荆国□□(半印)
收传印记平阳刘氏书画(重一)
收传印记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
收传印记孙氏(重三。二为半印)
收传印记河北棠村(重七)
收传印记安定
收传印记梁清标印
收传印记蕉林
收传印记蕉林梁氏书画之印
收传印记苍岩子
收传印记苍岩(重二)
收传印记蕉林居士
收传印记蕉林书屋
收传印记冶溪渔隐
收传印记臣阮元私印(重一)
作者印记
收传印记陆堇庭氏审定名迹
收传印记(跨页骑缝五半印。印文不可辨)
收传印记(拖尾朱熹题跋处半印一不可辨)
收传印记(卷尾处一印模糊不可辨)
主题
技法
参考宋欧阳修(公元一00七-一0七二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以太子少师致仕,谥文忠,文与韩愈等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称欧阳公书云:「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可谓形容尽妙。而欧公自云:「余因李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云云。」今观其书,于颜为近。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卢陵(今吉安)人。全卷以楷书写成,清逸脱俗,结字严谨,用笔横轻竖重,提按顿挫分明,貌似平静而内蕴灵动。计有「汉西岳华山碑」、「汉杨君碑」、「唐陆文学传」、「平泉山居草木记」四段,合装为一卷,写于治平元年(1064),内容与《集古录跋尾》印本有出入,应为当时的稿本。(20061206)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