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品名
元曹善书山海经(二) 册
分类
法书
作者
年代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
尺寸
说明
字体
楷书
语言
汉文
释文
东山经第四。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音速诛。)(小字注)北临干昧。(亦山名。音昧。)(小字注)食水出焉。东北注海。其中多鳙鳙鱼。(音庸。)(小字注)状如犂牛。(牛文似鹿者。)(小字注)其音如彘。南三百里。曰藟山。(音诔。)(小字注)其上有玉。下多金。湖水出焉。东注食水。其中多活师。(科斗也。尔雅谓之活东。)(小字注)南三百里。曰狗状山。上多金玉。下多青碧。有兽。状如犬。六足。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状如鸡。䑕毛。名曰䖪䑕。(音咨。)(小字注)见则其邑大旱。𣲵水出焉。(音枳。)(小字注)北注湖水。其中多箴鱼。状如儵。喙如箴。(出东海。今江水中亦有之。)(小字注)食之无疫疾。南三百里。曰勃齐山。无草木水。南三百里。番条山。无草木。多沙。减水出焉。(音减。损。)(小字注)北注海。其中多鳡鱼。(一曰黄鵊。音感。)南四百里。曰姑儿山。上多漆。下多桑柘。姑儿水出焉。北注海。其中多鳡鱼。南四百里。高氏山。上多金玉。下多箴石。(可以为𥐺针。治雍肿者。)(小字注)诸绳之水出焉。东注泽。其中多金玉。南三百里。曰岳山。上多桑。下多樗。栎水出焉。(音泺。)(小字注)东北注泽。其中多金玉。南三百里。曰材山。上无草。下多水。其中多堪㐨鱼。(音序。未详。)(小字注)状如夸父彘毛。其音呼。见则天下大水。南三百里。曰独山。上多金玉。下多美石。未涂水出焉。东南注江。其中多䖺䗤。(音条容。)(小字注)状如黄虵。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南三百里。曰泰山。(即东岳。岱宗□□□□奉高县西北山下至顶四□□□□百步。)(小字注)其上多玉。下多金。有兽。状如豚而有珠。名曰桐以。(同。音□)(小字注)其鸣自訆。环水出焉。东注江。其中多水玉。南三百里。曰竹山。无草。多瑶碧。激水出焉。东南注娶檀水。其中多茈羸。凢东经山之首。自樕𧑤山至竹山。凢十二山。三百六十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神用鱼。(以血涂祭。)(小字注)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山。(此山出琴瑟材。见周礼。)(小字注)北临食水。东望沮关。南望泯泽。(音昊。)(小字注)有兽。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名曰軨。(音铃。)(小字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南六百里。曰曹石(点去)夕山。其下多榖。无水。南四百里。曰峄皋山。上多金。下多白垩。皋水出焉。东注激女水。其中多蜃□。(蜃。蚌也。䖴亦蚌属。音姚。)(小字注)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曰葛山尾。无草木。多𥐺砺。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首。无草木。澧水出焉。(音礼。)(小字注)东注余泽。其中多珠蟞鱼。(音鳖。)(小字注)状如肺而有目。六足。其味酸甘。食者无疠。(无时气。吕氏春秋。曰澧水之𩵋名朱蟞。六足有珠。𩵋之美者。)(小字注)南三百八十里。曰余我山。上多梓柟。下多荆芑。杂余之水出焉。注黄水。有兽。状如兔而鸟喙。𩿍目虵尾。见人则眠。(佯死。)(小字注)名曰犰狳。(仇余二音。)(小字注)其鸣自训。见则螽蝗为败。南三百里。曰状父山。无草木。多□。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亦水玉类。)(小字注)多大虵。有兽。状如狐而鱼翼。名曰朱獳。(音如。)(小字注)其鸣自叫。见则其国大恐。南二百里。曰虑其山。无草木。多砂石。□水出焉。南注泠。其中多鹈鶦。(音梨。)(小字注)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多土功。(今鹈胡。足似人脚。)(小字注)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山。无草。多水。南水行三百里。曰流沙。行百里。曰姑射。无草木。多石。南三百里。曰南姑射山。无草木。多水。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多碧。多虵。南五百里。曰侯氏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注沙泽。南三百里。曰姑逢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鸣鹰。名曰獙獙。(音□。)(小字注)见则天下大旱。南五百里。曰鳬丽山。其上多金玉。下多箴石。有兽。状如狐而九尾。九手。虎爪。名曰蠪𧉛。(聋二音。)(小字注)其音如婴儿。食人。南五百里。曰䃌山。(音□。)(小字注)南临䃌水。东望湖泽。有兽。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𤢟狗。名曰峳。(音攸。)(小字注)见则其国多狡客。(狡。滑。)(小字注)有鸟。状如鳬而䑕毛。善登木。其名絜钩。见则多疾。凢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䃌山。凢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戴觡。(糜鹿属。角为觡。音格。)(小字注)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山。北望𦍙山。(音详。)(小字注)其上多金玉。下多长棘。有兽。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音婉。)(小字注)其鸣自叫。南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钩山。无木。多沙。广员百里。多寐鱼。(即鮢鱼。音味。)(小字注)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山。无草木。多沙。东行千里。曰死胡射山。无草木。多沙石。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山。其木多梓桐。桃李。其草多菌蒲。(未详。)(小字注)其兽多糜鹿。广员百里。其上有水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鲔即经鳣也。而长鼻。体无连甲别鰽。一名鱑。)(小字注)南水行五百里。流沙行五百里。有山。曰跂踵山。广员二百里。无木。多草。有大虵。其上多玉。有水。广三十里皆涌。(今河东汾阴县(点去)有潘水源在地底濆沸涌出。其深不测。盖此比也。)(小字注)名曰深泽。其中多蠵龟。(蠵。大龟。大甲有文采。似瑇瑁而薄。音为)(小字注)有鱼。状如鱼。而六足马尾。名曰鮯鮯鱼。(音蛤。)(小字注)其鸣似叫。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山。(音亩。)(小字注)其上有草木。多金玉。多赭。有兽。状如牛而尾。名曰精精。其鸣自叫。南水行五百里。流沙行三百里。至无皋山。南望幼海。(少海也。淮南子曰东方大者。曰少海)(小字注)东望榑木。(扶桑二字。)(小字注)无草木。多风。是山。广百里。凢东次三经之首。尸胡之山至无皋山。凢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见则风雨水为败。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山。临北海。有木。状如杨而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东注海。有兽。状如狼而赤首䑕目。其音如豚。名曰猎狙。食人。状如□白首。䑕足而虎爪。名曰鬿崔。食人。南三百里。曰梶山。无草木。苍体水出焉。西注展水。其中多鱃。(今虾。鳅字音秋。鬿音□。梶音□。)(小字注)状如鳢而大首。食者不疣。南三百里。曰东始山。上多苍玉。有木。状如羊而赤理。其汁如血而不实。名曰芑。可以服马。(以汁涂之则调。)(小字注)泚水出焉。东北注海。其中多茈鱼。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麋芜。食之不䊧。(失气也。音费。)(小字注)东南三百里。曰女丞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西注鬲水。其中多薄鱼。状如鲈而一目。其音如欧。(如人呕吐。)(小字注)见则天下大旱。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无石。师水出焉。北流睾泽。其中多鲈𩵋。文贝。有兽。状如豚而有牙。名曰当庚。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禳。东南二百里。曰子桐山。桐水出焉。西注余如之泽。其中多䱻鱼。音滑。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兽。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赤尾。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食人。兽虫虵。见则天下大水。东二百里。曰大山。多金玉。积水。有木。曰□。(女贞也。叶冬不雕。)(小字注)有兽。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虵尾。名曰蜚。(音翡。)(小字注)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言其体合灾气也。名曰蜚蜚。为名体似无□。所经枯竭。甚于毒厉。万物所惧。思尔遐逝。)(小字注)钩水出焉。而北注劳水。其中多鱃鱼。凢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山至大山。凢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右东经之山志。凢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鳙鳙鱼。(𤡆𤡆兽。䖪䑕。)(小字注)鱼号鳙鳙。如牛虎驳。𤡆𤡆之状。似狗六脚。䖪䑕如鸡。见则旱涸。䖺䗤。䖺䗤虵状。振翼洒光。凭波腾游。出入江湘。见则岁旱。是惟火祥。狪狪。蚌则含珠。兽胡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怀祸。患难无苟。招之自我。堪㐨鱼。(軨軨兽。)(小字注)堪㐨軨軨。殊气同占。见则鸿水。天下民螫。岂伊妄降。亦应牒谶。珠鳖鱼。澧水之鲜。形如浮肺。体𩵋三才。以货贾害。厥用既多。何以自卫。犰狳。犰狳之兽。见人佯眠。与灾叶气。出则无年。此岂能为。㱕之于天。狸力兽。(𪁐胡鸟。)(小字注)狸力𪁐胡。或飞或伏。是惟土祥。出兴功筑。长城之役。同集秦域。朱獳。朱獳无竒。见则邑骇。通感靡诚。惟数所在。因事而作。未始有待。獙獙。(蠪𧉛。絜钩鸟。)(小字注)獙獙如狐。有翼不飞。九尾虎爪。号曰蠪𧉛。钩絜似鳬。见则民悲。㣲㣲。治在得贤。亡田失人。㣲㣲之来。乃致狡宾。㱕之宜应。谁见其津。蠵龟。水圆□世。潜源溢沸。灵龟爰处。掉尾养气。庄生是感。挥竿傲贵。妴胡。(精精兽。鮯鮯兽。)(小字注)妴胡之状。似麋鱼眼。精精如牛。以尾自辨。鮯鮯所潜。厥深无限。猲𤞾兽。(鬿雀。)(小字注)猲𤞾狡兽。魁鸟(点去)雀𢙣鸟。或狼其体。或虎其爪。安用甲兵。扰之以道。芑木。马惟刚骏。服之芑汁。不劳孙阳。自然调习。厥术无方。理有潜执。芘鱼。(薄𩵋。)(小字注)有鱼十身。蘪芜其臭。食之和体。气不下溜。薄之跃渊。是惟灾候。合窳。猪身人面。号曰合窳。厥性贪残。物为不咀。至阴之精。见则水雨。当庚。(䱻𩵋。)(小字注)当庚如豚。见则岁祥。䱻𩵋鸟翼。飞乃流光。同出殊应。或灾或祥。蜚。(跂踵。)(小字注)蜚则灾兽。跂踵厉禽。所经所涉。竭水槁林。禀气自然。体此殃淫。中山经薄之首。苐五。中山经薄之首。曰甘枣山。共水出焉。(音恭。)(小字注)西注河。上多杻木。下多草。杏叶而葵本。(杏或作楛。)(小字注)黄华而荚实。名曰萚。(他洛反。)(小字注)可以已瞢。(音盲。)(小字注)有兽。状如𤟩䑕而文题。(𤟩兽。未详。音虺。一作。)(小字注)其名曰㔮。(音郍一作熊。)(小字注)食之已瘿。东二十里。曰历儿山。上多橿。多櫔木。(音厉。)(小字注)是木。方茎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栋。(栋。木名。子似指头。白而黏。可以浣衣。音练。或作东。)(小字注)服之不忘。东十五里。曰渠猪山。上多竹。渠猪水出焉。南注河。多豪𩵋。状如鲔。而赤喙赤尾。可以已白癣。东三十五里。曰䓗聋山。其中有大谷。多白垩。黑青黄垩。(言有杂杂垩。)(小字注)十五里。曰涹山。(音倭。)(小字注)其上多赤铜。下多铁。东七十里。曰脱扈山。有草。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㯶荚。(今㯶木。以卓荚。)(小字注)名曰植猪。可以已癙。(淮南子曰狸。可以癙也。)(小字注)食之不眯。东二十里。曰金星山。多天婴。状如龙骨。可以已痤。(癕痤。)(小字注)。东七十里。曰泰威山。其中有谷。曰枭谷。中多铁。(或无有谷二字。)(小字注)东十五里。曰橿谷山。中多赤铜。(或作橿谷山。)(小字注)东十五里。曰吴林山。多葌。(亦菅字。)(小字注)北三十里。曰牛首山。(长安西南有牛首山。其上有馆。下有水。未知此是非也。)(小字注)有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西注潏水。(音决。)(小字注)多飞鱼。状如鲋。可以已痔衕。北四十里。曰霍山。(今平阳永安县。庐江满县。晋安罗𣲑县。河南梁县。皆有霍山。明山之以霍为名者。非一案。尔雅。小山绕大山为霍也。)(小字注)其木其谷。有兽。如狸而白尾有鬛。名曰朏朏。可以已忧。(谓畜之可已忧。普昧反。)(小字注)北五十二里。曰令谷山。是多檐棘。(未详。音瞻。)(小字注)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戾石。文石。(戾石。石中磨者。)(小字注)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豆也。)(小字注)食之已聋。东北四百里。曰鼓镫山。多赤铜。有草。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夘。食之已风。凢薄山之首。自甘枣山至皷镫山。凢十五山。六百七十里。曰歴儿。冢也。其祠。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县。祭山之名。见尔雅。)其余十三山。毛用一羊。婴用桑封者。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言神作主而祭以金饰之。公羊。曰虞主用桑主。一作。)(小字注)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山。其上多桑。其下多兽。多闾麋。鸟多鹖。(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角。徤鬪死乃止。出上党。)(小字注)西南二百里。曰发𡌗山。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水出焉。西注伊。西三百里。曰豪山。多金玉。无草木。西二百里。曰鲜山。多白玉。鲜水出焉。北注伊。其中多鸣虵。状如虵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西三百里。曰汤山。多石。无草木。汤水出焉。北注伊。其中多化虵。其状人面而豸身。鸟翼虵行。其音如呼。见则其邑大水。西二百里。曰昆吾山。上多赤铜。(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釰也。越絶书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锡。𠰥耶之谷涸而出铜。欧冶因以为纯钧之釰。汲郡冢中得铜釰一枚。长三尺五寸。今所名为干将。亦皆非䥫。明古者兼以锡杂铜为兵器。)(小字注)有兽。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如人号哭。)(小字注)名曰蠪蛭。(上已有此。疑同名。)(小字注)食之不眯。西百二十里。曰葌山。(音菅。)(小字注)葌水出焉。北注伊。上多金玉。下多青雄黄。有木。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可以已毒鱼。西百五十里。曰独苏山。无草木多水。西二百里。曰蔓渠山。上多金玉。下多竹箭。伊水出焉。东注洛。(今伊水出上洛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洛。)(小字注)有兽。名焉曰马肠。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食人。凢济山之首。自辉诸山至蔓渠山。凢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鸟身。祠毛。(择用毛色。)(小字注)用一吉玉。投而不糈。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山。(或作献。萯。音□。)(小字注)其阳多㻬琈之玉。阴多赭黄金。神熏池之。常出美玉。(一作土。)(小字注)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说者蒨举皆木名。未详。音倩。)(小字注)有兽。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东十里。曰青要山。实帝之宻都。(天帝曲宻之邑。)(小字注)北望河曲。(河千里。一曲也。)(小字注)是多驾鸟。(未详。或曰驾。宜为驾𩿲也。音加。)(小字注)南望掸渚。(水中小洲。曰渚。掸。音填。)(小字注)禹父之所化。(鲧化于羽渊为黄熊。今复云在此。然则有变怪之性者。亦无往而不化也。)(小字注)是多仆累。蒲卢。(仆累。蜗牛。广雅。曰蒲卢。蚍蛤也。)(小字注)𩲳武罗司之。(武罗。神名。𩲳。古神字。)(小字注)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白齿。一作首。而穿耳以鐻。(鐻。金银器名。未详。音渠。)(小字注)其音如鸣玉。(如人鸣玉佩声。)(小字注)是宜女子。𤱏水出焉。北注河。其中有鸟。名鴢。(音窈。)(小字注)状如鳬。青身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状如葌。(状如蔓。)(小字注)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木如藁本。(根似藁木香草。)(小字注)名曰苟草。(一曰苟。)(小字注)服之美人色。(令人色美艳。或曰好颜色。)(小字注)东十里。曰𩥢山。(音巍。)(小字注)上有美枣。其阴有㻬琈之玉。正过水出焉。北注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东四十里。曰宜苏山。其上多玉。下多蔓居之木。(未详。)(小字注)庸庸水出焉。北注河。多黄目。伊洛间也。东二十里。曰和山。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九水所潜。故曰九都。)是山五曲。(曲。回五重。)(小字注)九水出焉。合流北注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吉。善。)(小字注)其状如神虎尾。(一作雀。)(小字注)是好居萯山之阳。出入有光。太逢神动天地气也。(其言有灵变能兴云雨也。夏后甲田于萯山。天大风晦。冥孔甲迷惑入于民室。见吕氏春秋。)(小字注)凢萯之首。敖岸山至和山。凢五山。七十里。其祠。太逢。熏池。武罗。皆一牝羊副。(副。音幅。谓破羊𦙄襟以祭也。)(小字注)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糈用稌。中次四经𨤲山之首。(音狸。)(小字注)曰鹿蹄山。上多玉。下多金。甘水焉。北注洛。其中多泠石。(未详。或作泠泠音。)(小字注)西五十里。曰状猪山。上多礝(点去)碝石。(今鴈门山中。出碝石。白者如米。半有赤色。碝音欶。)(小字注)有兽。状如貉而八目。(或作鐻。古字耳。)(小字注)名曰䴦。(音银。或只作麋。)(小字注)号水出焉。北注于洛。其中多碝石。(出水中也。)(小字注)西百二十里。曰𨤲山。其阳多玉。阴多搜。(搜芧搜今之蒨也。音廋。)(小字注)有兽。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食人。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南注伊水。有兽。名颉。状如濡犬有鳞。其毛如彘鬛。(生鳞间。)(小字注)西二百里。曰箕尾山。多谷。多涂石。其上多㻬琈玉。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下多铜。陷雕水出焉。北注洛。其中多羬。有木。状如樗。其叶如桐叶而荚实。其名茭。可以毒鱼。西二百里。曰白𠥣山。其上多金玉。下多青雄黄。西二百里。曰熊耳山。(今在上洛县南。)(小字注)其上多漆。下多㯶。浮濠水出焉。西北注洛。其中多人鱼。有草。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䔭。(耳中。盱聍二音。)(小字注)可以毒𩵋。西二百里。曰牝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䉋。其兽多牪(点去)㸲牛。羬羊。鸟多赤鷩。(音蔽。即鷩雉也。)(小字注)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山。雒水出焉。东注玄扈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者也。(洛水在洛冢岭山。河图曰玄扈。洛汭谓此间也。)(小字注)凢𨤲山之首。自鹿蹄山至扈。凢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白鸡。祈而不糈。(言宜祈祷。)(小字注)出采采之。(以衣饰鸡。)(小字注)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𤘬山(或作苟林。)(小字注)无草木。多怪石。(怪石似玉。书曰鈆松怪石。)(小字注)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拃。草𦬸芫。(𦬸。山蓟也。芫华十乐。)(小字注)其阴多㻬琈之玉。木多槐。阴有谷焉(点去)。曰机谷。中多𩿁鸟。(音。□)(小字注)其鸟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録。食之已蛰。(未详。)(小字注)东三百里。曰县𣃁山。(音□。)(小字注)无草木。多文石。南三百里。曰䓗聋山。无草木。多𢈦石。(未详。)(小字注)东北五百里。曰条谷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𧄸冬。(本草曰门冬。一名蒲草。)(小字注)北十里。曰超山。其上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东五百里。曰成侯山。其木多櫄。(似樗树中车辕。吴人呼櫄香。音輴车。)(小字注)其草多芫。东五百里。曰朝歌山。谷多美垩。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东十里。曰歴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似鹿而中黑色。)(小字注)尸水出焉。注洛。其中多玉。东十里。曰限余。谷其中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北注河。河(点去)乳水出其阳。东注洛。东南十里。曰虫尾山。多砺。赤铜。龙余水出焉。注于洛。东北二十里。曰外山。其木多谷柞棘。其草多藷藇藘。(香草。)(小字注)多寇脱。(冠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肥茎。中有瓤。)(小字注)黄酸水出焉。北注河。其东多琁玉。(石。次玉也。荀卿子。曰琁玉瑶珠不知佩。)(小字注)东十二里。曰阳虚山。(音墟。)(小字注)多金临于玄扈之水。(河图曰苍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灵龟背(点去)负书丹甲青文。以投此水中。)(小字注)凢薄山之首。自苟𤘬山至阳虚山。凢十五山。而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外山。家。其祠祀。太牢。婴吉玉。首山。䰠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蘖酿。(以蘖作醴酒。)(小字注)干舞。(干盾万舞。)(小字注)置鼓。(击之以舞。)(小字注)婴用一璧。尸水。合出天。(天神之所凭。)(小字注)肥牡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牲用一雄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以血祭之。刉。刲也。周礼曰刉□奉犬牲也。)(小字注)婴用吉玉。采之。(又加锦采之饰。)(小字注)飨之。(劝勉之也。特牲馈食。曰执奠祝飨是也。)(小字注)中次六经缟山之首。曰平逢山。望南伊洛。东谷城中。(在济北谷城县西。黄石公石出此山下。㽞侯取以合𦵏。)(小字注)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其状如人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为螫虫之长。)(小字注)寔惟蜂蜜之庐。(群蜂之所舍集。亦蜂名也。)(小字注)其祠。用一雄鸡。穰飞而忽杀也。(穰。亦祭名。谓穰却𢙣气也。)(小字注)西十里。曰廆山。音瑰。其阴多㻬(点去)㻬琈。其西有谷。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鸰䳩。(玲要二音。)(小字注)其鸣自呼。服之不目。交伤之水出于其阳。南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注谷水。西三十里。目瞻诸山。其阳多金。文石。㴬水出焉。(音谢。)(小字注)东南注于洛。少水出其阴。东注谷水。要三十里。曰娄𣵠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其阳。东注洛。陂水出其阴。北注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西四十里。曰白石山。恵水出其阳。南注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其阴。(书曰伊洛湹涧。)(小字注)北注谷水。其中多𢉤石栌。(未详。)(小字注)西五十里。曰谷山。上多谷。下多桑。爽水出其□。注谷水。其中多碧。西七十里。宻山。(今荥阳宻阳亦有宻山。疑此非。)(小字注)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南注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龟尾。其音如判木。西百里。曰长石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南注洛。其中多鸣石。(晋永康元年。襄阳郡有鸣石。似玉色。青击之声。闻七八里。今零陆泉陵县永正乡。有鸣石二所。其一状如鼓。俗因名曰石鼓。即此类也。)(小字注)西百三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猒梁水出其阳。南注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名曰潘冢。(音畨。)(小字注)谷水出焉。东注洛。(今谷水出谷阳东北。至谷城县入河洛。)(小字注)其中多㻒玉。(未详。㻒。音暗。)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木。(今蜀中有备木。七八月中吐穂。穂成如有塩粉着状。可以酢美。音备。)(小字注)其阳多金玉。阴多铁。多蒿。橐水出焉。北注河。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蛙属。)(小字注)而白喙。其音如𩿒。食之已白癣。西九十里。曰常烝山。无草木。多垩。潐水出焉。(音谯。)(小字注)东注河。其中多苍玉。西九十里。曰夸父山。其木多㯶柟。多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鸣(点去)鸟赤鷩。其阳多玉。阴多铁。其北有材。名曰桃林。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桃林。多(点去)今弘农湖县阌乡南谷中是饶山羊山牛。)(小字注)湖水出焉。北注河。其中多㻒玉。西九十里。曰阳华山。其阳多金。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若华。状如楸。其实如楸爪。甘酸。食之已𤷡。杨水出焉。西南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东北注河。其中多玄磢。(黑砥石生水中也。)(小字注)绪姑水出其阴。东注门水。至于河。七百九十里。雒水。凢缟絴之首。自平逢山至阳华山。凢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山。其上有石。曰帝䑓之祺。(帝䑓。神人名。祺谓愽棊。)(小字注)五色而文。状如鹑夘。帝䑓之所以祷百神。(祷祠百神则用此石。)(小字注)服之不虫。有草。状如蓍而赤叶本生。(丛生也。)(小字注)名曰夙条。可以为干。(中箭笴者也。)(小字注)东三百里。曰鼓钟山。帝䑓所以觞百神也。(举觞燕会则于此山。因名为鼓钟。)(小字注)有草。方茎黄华。员叶而三成。(叶三重。)(小字注)名曰乌酸。可以为毒。(为治。)(小字注)其上多砺。下多𥐺。东三百里。曰姑媱山。(音瑶。或无山字。)(小字注)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胥成。(言叶相重。音瑶。)(小字注)其华黄。其实如兎丝。(兎丝。见广雅。)(小字注)服之媚于人。(为人所爱。传曰人服媚之。一名荒夫草也。)(小字注)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山膏。状如𨔡。(即豚字也。)(小字注)赤𠰥丹火。善骂。(好骂。)(小字注)其上有木。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䦨。服之不字。(字。生。易曰女子贞不字。)(小字注)有草。员叶无茎。赤华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多怪风雨。上有木。曰天楄。(音鞭。)(小字注)方茎而服状。服者不㖶。(不噎。)(小字注)东五十里。曰放皋山。(或作効。)(小字注)明水出焉。南注伊。其中多苍玉。有木。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好呼叫。)(小字注)名曰文。东五十七里。曰大苦山。多㻬琈玉。多麋玉。(未详。)(小字注)有草。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名曰牛伤。(如曰朱棘。)(小字注)其根苍文。食之不𤺤。(𤺤。逆气病。)(小字注)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注伊水。中多三足龟。(今吴阳羡县有君山。山上有池水。中有三足六眼龟鳖。尔雅曰龟三足者。曰贲。)(小字注)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东七十里。曰半石山。其上有草。生而秀。高丈余。赤华不实。(初生先作穂。却着叶。花生穂中。)(小字注)名曰嘉荣。服之不霆。(不畏雷霆。)(小字注)来需水出其阳。(音须。)(小字注)西流注伊。其中多鯩鱼。(音伦。)(小字注)黑水。状如鲋。食者不肿。合水出其阴。北注洛。多鰧(音滕。)(小字注)鱼。状如鳜。居逵。(鳜。𩵋大口目细而鳞有班。采逵水中道交通。鳜。音刿。)(小字注)食者癕。可以瘘。(瘘。□属中有虫。淮南南子。曰鸡头已瘘。音漏。)(小字注)东五十里。曰少室山。今在河南阳城县西。俗名泰室。)(小字注)百草木成因。(未详。)(小字注)其上有木。名曰帝休。叶如杨。其枝五衢。(言枝叶交错相重五出。有象衢路。楚词曰靡苹九衢。)(小字注)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此山顶亦有白玉膏。服之即仙。道士不得。上诗含雾云。)(小字注)其下多铁。休水出焉。北注洛。其中多䱱鱼。状如𥂕蜼(未详。𥂕。音辀。)(小字注)而长距。足白而对具。(未详。)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东三十里。曰泰室山。(即中岳嵩高山。今在阳城县西。)(小字注)其上有木。叶如棃而赤理。名曰栯木。(音郁。)(小字注)服者不妬。有草。状如𦬸。(𦬸。似葪。)(小字注)白华黑实。泽如蘡薁。(言于滑泽。)(小字注)其草名䔄。服之不瞇。上多美石。(次石者。启母化为石。在此山。见淮南子。)(小字注)北三十里。曰讲山。其多玉。多柘。多栢。有木。名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反伤。剌下勾也。)(小字注)可以御凶。北三十里。曰婴梁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言苍玉依黑石而生。或曰錞于。乐器名。形似推头。)(小字注)东三十里。曰浮戏山。有木。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者不虫。巳水出焉。北注河。其东有谷。名曰虵谷。(此谷中出虵。因名之。)(小字注)上多少辛。(细辛。)(小字注)东四十里。曰少陉山。有草。名𦱌草。(音刚。)(小字注)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言益人智。)(小字注)器难之水出焉。(亦作器。)(小字注)北注于伇。东南十里。曰泰山。(别有东小泰山。在未卢县。汶水所出。疑此非。)(小字注)有草。曰蔾。其叶如荻(亦蒿也。音秋。)(小字注)而赤华。可以为疽。太水出其阳。其东南注于伇。承水出其阴。东北注于伇。东二十五里。曰末山。多金。木水出焉。北注役。东二十五里。曰役山。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东三十里。曰敏山。有木。状如荆。赤华而白实。名曰葪栢。服者不寒。(令人耐寒。)(小字注)其阳多㻬琈之玉。东三十里。曰大䮘。(今荥阳宻县有䮘山鬼国济水所山。音㱕。)(小字注)其阴多铁。美垩。有草。状如蓍而毛。青华白实。名曰䓳。(音很。)(小字注)服之不夭。(言寿也。或作笑。)(小字注)可以为腹疾。凢苦山之首自休与山至于大騩山。凢十九山千一百八十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言以羊为廌羞。)(小字注)婴用一藻玉瘗。(玉有五采者也。或曰盛玉藻藉。)(小字注)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手。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今在南郡界中。)(小字注)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杼柞。)(小字注)雎水出焉。(音苴。)(小字注)东南注江。(今雎水出新城昌魏县东发阿山东南。至南郡枝江入江。)(小字注)其中多丹粟。文鱼。(有班采。)(小字注)东北百里。曰荆山。(今在新城沐乡县南也。)(小字注)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牦牛。(旄牛黑色出西南激水。音狸。一音来。)(小字注)多豹多虎。其木多松栢。其草多竹。多橘柚。(柚似橘而大。厚皮味醋。)(小字注)漳水出焉。东南注雎。(出荆山至南郡阳当县入沮水。)(小字注)其中多黄金。鲛鱼。(鲛。䱜类。皮有珠文。而尾长三四尺。末有毒螫人。皮可饰弓。釰口错浴材角。今临□郡亦有此。)(小字注)其兽多闾麋。(似鹿而大。)(小字注)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癯。其木多松栢。多桃枝。钩端神𧔳围处之。(音鼍。)(小字注)状如人面。羊角虎爪。常游斿雎漳之渊。(渊水之府。)(小字注)出入有光。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麖𪊨。(𪊨似獐而大穰毛豹脚。音几。)(小字注)其鸟多白鷮(鷮雉似鸡长尾走且鸣。音□。)(小字注)多翟。多鸩。(大如鵰。紫緑色长颈赤喙食虵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小字注)东北二百里。曰直诸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癯。洈水出焉。(音诡。)(小字注)南注漳。(今洈水出南郡东洈山。至华容县入江。)(小字注)其中多白玉。东北二百五十里。曰论山。(音伦。)(小字注)其木多梓柟。多桃柤栗橘柚。(柤似梨而涩醋。)(小字注)其兽多闾麈麢㚟。(㚟似兎而展脚青色。音赤略反。)(小字注)东北百里。曰陆䣀山。(音诡。)(小字注)其上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杻橿。东百里。曰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怕游于漳渊。出入必用飘风暴雨。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石似玉者也。)(小字注)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癯。其木多樗。神涉鼍处。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谷柞柤栗橘柚。其兽多豹。东北百里。曰美山。其上多兕牛。多闾麋。豕鹿。其上多金。下多青癯。东百里。曰大克山。其木多松栢。梓桑。机。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麢㚟。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下多青癯。其木多桃李梅杏。东七百里。曰龙山。多寓木。(寄生也。一名宛童。见尔雅。)(小字注)其上多碧。下多赤锡。草多桃枝钩端。东南五十里。曰衡山。多寓木。谷柞。多黄垩。白垩。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癯。寓木。南百二十里。曰𠰥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多頳。(赤土。)(小字注)多邦石。(未详。)(小字注)多寓木。多柘。东南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西百五十里。曰玉□。其上多金玉。下多碧铁。其木多柏。东南七十里。曰讙山。其木多檀。多邦石。白锡。郁水出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山。其木多谷柞。其阳多赤金。阴多赭。东五十里。曰师每山。其阳多砥砺。阴多青癯。其木多柘檀。其草多竹。东南二百里。曰琴鼓山。其木多谷柞。椒椐。(椒为树。小而丛生。下有草木则蠹死。)(小字注)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其兽多豕鹿。白犀。其鸟多鸩。凢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山。凢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祷请以埋之也。)(小字注)用一藻圭。糈用稌。骄山。冢也。其祠。羞酒祠毛少牢祈瘗。婴毛一璧。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𦬸。洛水出焉。东注□。其中多雄黄。(出水中。)(小字注)兽多尾豹。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岷山今在汶山郡广阳县西大江所出。)(小字注)东北注于海。(至广陵而入海。)(小字注)其中多良龟。多鼍。(似蜥蜴大者。长至文有鳞。皮可为鼓。)(小字注)其上多金玉。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夔牛。(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为䕫牛。晋大兴元年。此牛出上庸郡。人以弩射得之。肉三十□。即尔雅□牛也。)(小字注)其鸟多翰鷩。(白翰赤鷩。)(小字注)东北百里。曰崃山。江水出焉。(卭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中江所出。山有九折坂出。㹮似熊而黑白。驳食铜铁。)(小字注)东注大江。其阳多黄金。其阳多(以上两字点去)阴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薤韭。多药。(即嚣。)(小字注)空夺。(即寇脱。)(小字注)东百五十里。曰崌山。(音居。)(小字注)江水出焉。东注大江中。其中多怪虵。(今永昌郡有钩虵。长数丈。尾歧在水中钩断。岸上人牛马啖之。盖此类也。)(小字注)多䲀鱼。(音至。未详。)其木多楢杻。(楢。刚木中甫材。音啾。)多梅梓。其兽多夔牛。麢㚟。犀兕。有鸟。状如鸡。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今呼小青雀。曲觜肉食为窃脂。疑此非也。)(小字注)可以御火。东三百里。曰高梁山。其上多垩。下多砺𥐺。其木多桃枝钩端。其草。状如葵而赤华。美实白柎。可以走马。东四百里。曰虵山。其上多黄金。下多垩。其木多栒。预樟。其木多嘉荣。少辛。有兽。状如□而白尾长耳。名曰𤜣狼。(音虵。)(小字注)见则其国有兵。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阴多白珉。蒲鹈之水出焉。(音第。)(小字注)东注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猨蜼。(蜼似猴而鼻露上向。尾长四五尺。头有岐苍□色。雨则自悬于树。以尾塞鼻或以两指也。)(小字注)东北三百里。曰隅阳山。其上多金玉。下多青癯。其木多梓桑。武徐之水出焉。东注江。其中多丹粟。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今在扶风美阳县西。)(小字注)其上多白金。下多铁。其木多梅梓。(梅。一作□。音编。)(小字注)杻楢咸水出焉。东南注江。东三百里。曰勾檷。(音络柅。)(小字注)其上多玉。下多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东百五十里。曰风雨山。其上多白金。下多白石涅。其木多棷樿。(棷木。未详。樿木白理中栉。驺善两音。)(小字注)多杨宣。余水出焉。东注江。其中多虵。其兽多闾麈。豹虎。其鸟多白鷮。东北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金。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梓楢杻。其兽多豕鹿。麢㚟。其鸟多鸩。东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曰熊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东启则必有兵。(今邺西北有鼓山。上有石鼓象悬着山旁。鸣则有军。与此穴珠象而同应。)(小字注)其上多白玉。下多白金。其木多樗栁。其草多寇脱。东百四十里。曰丑山。其阴多美金。其阴多铁。其木多荆桃𦬊。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下多瑊石。(瑊石似玉。)(小字注)其木多柦栗橘柚楢杻。其兽多麢㚟。其草多嘉荣。东百七十里。曰贾超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柚。其中多龙修。(龙须也。似筦而细。生山石空穴中。茎倒垂可以为席也。)(小字注)凢㟭山之首自女几山至贾超山。凢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檷。风雨。丑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也。(先进酒以□神。)祠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帝。其祠。羞酒。祠用(帝者神之所凭也。)(小字注)太牢具。婴毛五壁。干舞。用兵以禳。(禳。□除之祭名。舞者持酒肴武舞。)(小字注)祈。璆絻舞。(祈求福也。祭用玉。舞者冕服也。美玉曰璆。)(小字注)中次十经首阳山之首。曰首山。多金。无草木。西五十里。曰虎尾山。多椒椐。封石。其阳多赤金。阴多铁。西南十里。曰繁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句。(今山中有此草。)(小字注)西南二十里。曰勇石山。无木。多草。多白金。西二十里。曰复州山。其木多檀。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跂踵为鸟。一足似䕫。不为乐与反以悲来。)(小字注)西三十里。曰堵山。多寓木。椒椐。柘垩。西二十里。曰史原山。其阳多青癯。阴多铁。其鸟多鹳鹆。(鸲鹆也。音欢。)(小字注)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橝。多弞杻。(弞。未详。)(小字注)凢首阳山之首白首山至丙山。凢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之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痤。丑山。帝也。其祠。羞酒。祠。太牢具。合巫祝二人舞。婴一璧。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山。湍水□□。东注于淯。(今湍水经南阳穰县而入淯水。)(小字注)眖水出焉。(音况。)(小字注)东南注汉。其中多蛟。(似虵。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婴大。十数围夘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小字注)其上多松栢。下多赤(点去)漆梓。其阳多赤金。阴多珉。东北百五十里。曰朝歌山。潕水出焉。(潕水。今在南阳舞阴县。音武。)(小字注)东南注荣。其中多人马(点去)鱼。其上多梓柟。其兽多麢麋。有草。曰莽草。可以毒鱼。(今用杀鱼。)(小字注)东南二百里。曰帝囷山。(去伦反。)(小字注)其阳多㻬琈之玉。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上。潜于下。多鸣虵。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曰天井。夏有水而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䡤。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难腐。音诸。)(小字注)多栢。其阳多金。阴多赭。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其名曰雍和。见则其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清泠水在西樗县山上。神来时水赤有光。今在屋祠。)(小字注)见则其国为败。有九种焉。是和霜鸣。(霜降则钟鸣。是言和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小字注)其上多金。其下多谷柞。杻檀。东北八里。曰兎牪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藷藇。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𡖉。其味酸食者。利于人。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赭。其木多松栢。东六十里。曰瑶碧山。其木多梓柟。其阴多青癯。阳多白金。有鸟。状如鸡。常食蜚。名曰鸩。(蜚。负盘也。此更一种。鸟非食虵者。鸩。)(小字注)东四十里。曰支离山。淯水出焉。南注汉。(今淯水出郦县西北中。南入汉离与郦同。)(小字注)有鸟。名婴夕。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𠰥勺。(似酒勺形。)(小字注)其鸣自呼。多㸲牛。羬羊。东北五十里。曰祑茼山。(音雕。)(小字注)其上多松栢。机桓。(叶似栁。皮黄白不。□子似栋。着酒中饮之。辟𢙣气。浣衣去垢。核坚正可以闻香。一名舍楼。)(小字注)西北三百里。曰熏里山。(一作裹。)(小字注)其上多松栢。多美梓。其阴多青癯。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状如鹊。青身白喙。白尾白目。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东南三十里。曰依轱山。(音祜。)(小字注)其木多杻橿。多柤。(未详。音葅。)(小字注)有兽。状如虎。爪有甲。名曰獜。(言体有鳞甲。音𠫤。)(小字注)善駚𤘝。(跳躣自扑也。鞅夺两音。)(小字注)食者不风。(不畏天风。)(小字注)东南三十五里。□□□(即谷之)山。多美玉。玄豹。(黑豹。今荆州山中自(点去)出黑虎。)(小字注)多闾麈。多麢㚟。其阳多珉。其阴多青癯。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东南五十里。曰高前山。上有水。甚寒而潜。曰帝䑓之浆。(今河东解县南檀首山上。有水潜出停不流。俗名为盎浆。即此类也。)(小字注)饮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东南三十五里。曰游戏山。多谷。多玉。多封石。东南二十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栢。下多竹。从水出其上。潜其中。多三足鳖。(三足鳖。曰能。见尔雅也。)(小字注)食之无蛊疾。东南三十里。曰婴䃌山。(音真。)(小字注)其上多松栢。其下多梓橦。东南三十里。曰旱山。帝此水出焉。东北注于视。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㻬琈玉。东南二十里。曰乐马山。有兽。状如汇赤。如丹火。其名曰𤟑。(音戾。)(小字注)见则其国大疫。东南二十五里。曰葴山。视水出焉。(或曰视宜为瀙水。今在南阳。)(小字注)东南注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颉。(如青狗也。)(小字注)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癯。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其木多苴椆椐。(椆。音雕。未详。)(小字注)东二十里。曰婴侯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东五十里。曰大熟山。杀水出焉。东注于视。其中多白垩。东三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多櫐。(今虎豆狸豆之属。櫐一名滕。音诔。)(小字注)东三十里。曰倚帝山。其上多玉。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䑕。(尔雅。䑕有十三种。中有此虎(点去)䑕。形所未详也。音吠。)(小字注)白喙。其名狙如。(音蛆。)(小字注)见则其国有大兵。东三十里。曰鲵山。鲵水出其上。潜于下。多美垩。上多金。下多青癯。东三十里。曰雅山。澧水出焉。(今澧水出南阳。)(小字注)东注视。其中多大鱼。其上多美桑。下多苴。多赤金。东五十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视。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围五丈也。)(小字注)其枝四衢。(其枝交互四出。)(小字注)其叶大尺。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妇人主蚕。古以名桑。)(小字注)东四十里。曰衡山。(今衡州湖南县南岳也。其俗谓之为峋嵝山也。)(小字注)其上多青癯。多桑。其鸟多鹳鹆。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一曰鬼桃。)(小字注)可以为皮张。(治皮肿起。)(小字注)东七十里。曰妪山。其上多玉。下多金。草多鸡谷。东三十二里。曰鲜山。其木多楢杻苴。其草多虋冬。多阳多金。阴多铁。有兽。状如瞑犬。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多曰栘即。(音夷。)(小字注)东三十里。曰章山。(一作童。)(小字注)其阳多金。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注于澧水。其中出硊石。(鱼诡反。未详。)(小字注)东二十五里。曰大反山。其阳多金。其木多谷柞。无草木。东五十里。曰区吴山。其木多苴。东五十里。曰声匈山。其木多谷。多玉。上多封石。东五十里。曰大騩山。(上已有此山。疑名同。)(小字注)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东十里。曰踵臼山。无草木。东北七十里。曰歴石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阴多砥石。有兽。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金(点去)兵。东南百里。曰求山。求水出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其木多䉋。(筱属。)(小字注)其阳多金。阴多铁。东二百里。曰丑阳山。其上多桐椐。有鸟。状如乌而赤足。名曰𩢢余。(音只。)(小字注)可以御火。东三百里。奥山。上多栢杻檀。其阳多㻬殍之玉。奥水出焉。东注视。东三十五里。曰败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东三百里。曰杏山。其上多嘉荣。多金玉。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其木多楢檀。其草多杻。有兽。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其名曰闻邻。见则大风。凢荆山之首自翼望山。凢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珪。糈五种之糈。禾。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酒毛。(荐羞及酒牲埋之。)(小字注)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王山。冢也。皆酒祠。羞毛少牢。婴毛吉玉。中次十二经洞庭之山首。曰萹遇山。(或作肩。)(小字注)多草。无木。多黄金。东南五百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今始兴郡淮县出桂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趾。又有篥竹。实中劲强。有毒。锐似剌虎。中之则死。亦此类也。)(小字注)其上多黄金。下多㻬琈之玉。东七十里。曰丙山。无木。多桂竹。黄金。铁。东南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谷柞椆椐。上多黄金。下多榖。青雄黄。多扶竹。(卭竹也。高莭实中。名曰扶老竹。)(小字注)东南五十里。风伯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疫石。文石。(疫石。未详。)(小字注)多铁。其木多栁杻楮。其东有林。曰恭浮之林。多美木。鸟兽。东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榖。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两虵头。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东南百二十里。曰洞庭山。(今长沙巴陵西。又有洞庭陂潜洑入江。离骚曰邅吾道兮洞庭。洞庭风兮木叶下。皆此谓也。字或作铜宜。敖水者也。)(小字注)多黄金。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柚。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蘪芜似虵。床而香。)(小字注)帝之二女居之。(天帝二女。处江为神。列仙传。江妃二女也。离骚九歌所谓湘夫人。称帝子者是也。而河图玉版曰湘夫人者。帝尧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风而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二女舜妃也。而𦵏此。烈女传曰二女死于湘江之际。俗谓为湘君。郑司农亦以舜妃为湘君。说者皆以舜陟方而死。二妃从之。俱溺死于湘江。遂号湘夫人。案九歌湘君湘夫人自是神。湘江之有夫人。犹河洛之有宓妃也。此之为灵。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尧女且既谓之。尧女得揔云湘君哉。何以考之。礼记。舜𦵏苍梧。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𦵏。义可知矣。即今从之。二女虚达鉴通无方。上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岂当不能自免于风波。而有沦没之患乎。欲复如此。传。曰生为上公。死为贵神。礼五岳比三公四渎。比诸侯。今湘川不及四渎。无秩于命。祀而二女帝者之后。配灵地祇。无縁当复。下降小水。为夫人也。参五其义。义既混错。错综其理。理无可据。斯不然矣。原其致谬之由由乎。俱以帝二女为名。名实可相。乱莫矫其失。习非胜是而终古不寤。悲矣。)(小字注)是常淤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此言游戏江之渊。府□能鼓动三江。令风波之象。相共交通。言其有灵。响祀也。江湘沅水皆共会巴□头。故号为三江口。澧又去之七八十里而入江焉。淮南子曰戈钩潇。今所在未详也。)(小字注)是在九江之间。(地理志。九江今在浔阳南江。自浔阳而分为九。皆东会于大江。书曰九江孔殷。)(小字注)出入必以飘暴雨。是多恠神。状如人而戴虵。带虵。左手右手操虵。是多怪蛇。怪鸟。东南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㯶柟。荆芑。竹箭。䉋箘。(箘亦筱。中箭。见禹书。)(小字注)其上多黄金玉。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𪊨就。(就。鵰属。见广雅。)(小字注)东南二百里。曰即公山。其上多黄金。下多㻬殍之玉。其木多栁杻。檀桑。有兽。状如白龟。而白身赤首。其名曰蛫。(音诡。)(小字注)是可以御火。东南百五十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阴多黄。其木多荆芑。栁檀。其草多蔼藇𦬸。东南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其上多𥐺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东二百里。曰眞陵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谷柞。栁杻。其草多荣草。东南百二十里。曰阳帝山。多美铜。其木多檀杻。檿楮。(檿。山桑也。)(小字注)其兽多麢麝。南九十里。曰柴桑山。(今在浔阳柴桑县南。与庐山相连也。)(小字注)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虵。飞虵。(即腾虵。采雾而飞也。)(小字注)东南二百里。曰荣余山。其上多铜。下多银。其木多栁芑。其虫多虵。怪虫。凢洞庭之山首自篇遇之山至荣余山。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刉。(刉。割剌也。)(小字注)糈用稌。凢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之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肆陈之牲王。而后埋藏也。)(小字注)祈用酒。毛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是山神。其祠。皆肆瘗。折酒太牢祠。婴用圭玉璧十五。采恵之。(恵犹饰也。方言尔。)(小字注)右中经之山志。大凢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凢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凢六万四千五十六里。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也。六万四千五十六里也。言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山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山。此天下之所分壤树谷也。戈予之所废也。刀锻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甫。七十二家。得之数。皆在内。是谓国用。(管子地数云封禅之王。七十二家。)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凢一万五千五百三字。櫔木。弘羊心筭。安世黙识。爰有櫔木。食之洞记。触问则应。动不劳思。鬼草。焉得鬼草。是树是蓻。服之不忧。乐天□世。如彼浪舟。任彼住滞。豪鱼。飞□□□。豪鳞除癣。天婴已痤。飞鱼如鲋。登云游波。□朏之皮。终年行歌。䴦。(犀渠𤢺。)(小字注)有兽八目。厥号曰䴦。犀渠如牛。亦是啖人。𤢺𠰥青狗。有𩮂被鲜。阳虗山。四目之帝。登于阳虚。下临玄扈。神龟负书。所谓灵感。见于河图。𩿁鸟。(领䳩鸟。)(小字注)三眼有耳。厥状如鸟。鸟似山鸡。名曰领䳩。赤𠰥丹火。所以辟妖。桃林。桃林之谷。实惟塞野。武王克商。休牛㱕马。阨越三涂。作险西夏。鸣石。金石同类。潜响是韫。击之雷骇。厥声远闻。苟以数通。无气不运。旋龟。(人𩵋。循鳖𩵋。)(小字注)声如破木。号曰旋龟。循鳖似龟。厥鸣如𩿒。人鱼类䱱。出于洛伊。帝䑓棋。茫茫帝䑓。惟灵之贵。爰有石棋。五色焕蔚。觞祈百神。以和天气。𠰥华。(乌酸草。)(小字注)疗疟之草。厥实如爪。乌酸之叶。三成黄华。可以为毒。不畏蚖虵。䔄草。䔄草黄华。□茹兎丝。君子是佩。人服媚之。帝女所化。其理难思。山膏。(黄棘。)(小字注)山膏如豚。厥性好骂。黄棘是食。匪字匪化。虽无贞操。理同不嫁。三足龟。造物惟钧。靡偏靡颇。少不为短。长不惟多。贲能三足。何异鼋鼍。嘉荣。霆惟天精。动心骇目。曷以御之。嘉荣是服。所正者神。用□口腹。牛伤。(天楄。文兽。鰧𩵋。)(小字注)牛伤镇气。天楄弭噎。文兽如蜂。枝尾反舌。鰧鱼青班。处于逵穴。帝休。帝休之树。厥枝交□(对)。竦本少室。层阴云䨴。君子服之。匪怒伊爱。太室。嵩惟岳宗。华岱恒衡。气通天汉。神洞幽明。巍然中立。众山之英。栯木。爰有嘉树。厥名曰栯。薄言采之。窈窕是服。君子惟欢。家无反目。𦱌草。𦱌草赤茎。实如婴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觉。殆齐生知。功竒于斈。鹖鸟。鹖之为鸟。同群相为。畴类被侵。虽死不避。毛饰武士。鱼厉以义。鸣虵。(化虵。)(小字注)鸣化二虵。同类异状。拂翼俱游。腾波澟浪。见则并灾。或淫或亢。赤铜。昆吾之山。名□□(铜所)在。切玉如泥。火炎有采。尸子□难。验之彼宰。神熏虵。□(泰)逢虎尾。武□(罗)人面。熏池之神。厥状不见。爰有美玉。河林如蒨。□武罗。有神武罗。□(细)腰白齿。声如鸣佩。以锾贯耳。□(司)帝宻都。是宜女子。鴢。鴢鸟似鳬。翠羽朱目。既丽其采。亦奇其肉。妇女是食。子孙繁育。荀草。荀草赤实。厥状如菅。妇人服之。练色易颜。夏姬是艳。厥媚三还。马膓兽。(飞𩵋。)(小字注)马膓之物。人面似□(虎)。飞鱼如豚。赤文无羽。食之辟兵。不畏雷鼓。神泰逢。神号泰逢。好游□(山)阳。濯足九州岛。出入流光。天气是动。孔甲迷惶。蓟栢。蓟栢白华。厥□(子)如丹。肥□变气。食之忘寒。物随所染。墨子所叹。橘櫾。厥苞橘柚。其味惟甘。朱实金华(点去)鲜。叶蒨翆蓝。灵均是咏。以为美谈。𦵧。大騩之山。爰有竒草。青华白实。服之不夭。虽不增龄。可以穷老。鲛鱼。□□□□(鱼之别属)。厥号曰鲛。珠皮毒尾。匪鳞匪毛。可以错角。鱼饰孔(点去)孟劳。□□(鸩鸟)。□□□□(蝮维毒魁)。□□□(鸩鸟是)□。拂翼鸣休。草莁木惨。□(羽)行隐藏。□(厥)罚难犯。(阙文)□□□□(涉鼍三脚)。□□□□(鼍围虎爪)。计蒙龙首。独禀异表。升□(降)风雨。茫茫渺渺。(阙文)□有伦拂颖沾霜朱实芬□□洞见。可以通神。□□(岷山)。岷山之精。上络东井。始出一多。终致森瞑。作纪南夏。天清□(地)静。䕫牛。西南巨牛。出自江岷。体𠰥垂云。肉盈千钧。虽有逸力。难以挥轮。崃山。卭崃险峻。其坂九□(折)。□(王)阳逡巡。王遵逞莭。殷有三仁。汉称二哲。𤜣狼。(雍和𤟑。)(小字注)𤜣狼之出。兵不外□(击)。雍和作恐。𤟑乃流疫。同要殊灾。气各有适。蜼。寓属之才。莫□(过)于蜼。雨则自悬。塞鼻以耳。厥形虽随。列象宗彝。熊穴。熊山有穴。神人是出。与彼石鼓。象殊应一。祥虽先见。厥事非吉。跂踵。青耕御疫。跂踵降灾。物□□(之相)反。各以气来。见则昬咨。实为病媒。帝䑓浆。帝䑓之水。饮蠲心病。灵□□(府是)涤。和冲飬性。食可逍遥。濯发浴泳。帝女桑。爰有洪桑。生□(滨)沦潭。厥围五丈。枝干交参。园客是采。帝女所蚕。
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1.8x17
质地
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签
封面
楷书
曹善书山海经。二。
印记
类别
印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乾隆鉴赏
鉴藏宝玺
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
三希堂精鉴玺
鉴藏宝玺
宜子孙
鉴藏宝玺
养心殿鉴藏宝
鉴藏宝玺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鉴藏宝玺
八征耄念之宝
鉴藏宝玺
太上皇帝之宝
鉴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眉公
收传印记
仲醇氏
收传印记
陈眉公书画记
主题
技法
参考
曹善(活动于公元十四世纪后期),江苏华亭人,字世良,号樗散生,有诗名,处世刚正,不合于时。明太祖时,宋濂荐于朝,累征不起,苦志临池,初学钟繇,行草学二王,与兄世长、兄子恭,具有书名,一时称为东吴三曹。考曹知白之子名永,字世长,并无兄弟,善当为其族弟。本幅小楷书山海经,书于至正乙巳年(公元一三六五年),书风质朴端严,结字参差,用笔古拙之处可见钟繇遗法。
元曹善书山海经(二) 册
石斧
明吕纪画秋林小鸟 册页
宋搨大观帖(二) 册 魏钟繇白骑遂帖羸顿帖
秘阁帖(七) 册 南朝齐王僧虔刘伯宠帖
兽面纹扁足方鼎
「百子图」圆墨
甜白半脱胎番莲纹高足碗
玉囍字腰结
〈宁寿续鉴‧第四十二册〉镜匣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