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品名
元明书翰第十册 册 祝允明书在山记
分类
法书
作者
年代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
尺寸
说明
字体
行书
语言
汉文
释文
在山记。号琴者曰在山。进善琴者希之尔。钟子之谓伯牙氏曰。巍巍然若太山。时牙志果在高山也。夫本吾神明所趋。高而有山。山而后有指。指而后有弦。弦而后有音。音而后有耳。耳而后有吾之音与弦与指与神明焉。以有山于其间。将山从志乎。将志从山乎。将山与志皆必从于弦乎。将虚乎实乎。当其时必有宫角征商羽半宫半征之调。必有散引操曲之章。必有疏急修促起止之度。左之于徽。右之于丝。固不以类吾之思。其诸有者。则将有之乎。将无之乎。有则此实矣。孰从而出是山。无则不知何为必伺乎手鸣而后识也。期牙之谈妙今古。吾妄(脱一字)其可疑者在此。虽然。吾札之论列国风。尼父之见文王。皆尔矣。理必有不可破者。吾其未臻故云尔。意者其说蕴诸周易乎。盖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妙矣乎。吾未能以窥焉。张文瑞能琴。因问号。号以在山。所谓进牙而希之。且列是端。俾文瑞他日进焉。则举其所得以解我。弘治乙卯(公元一四九五年)重九。乡贡进士苏台祝允明。
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3.9x10.7
质地
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印记
类别
印记
鉴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子长
收传印记
少溪主人(重一)
收传印记
李氏珍藏
收传印记
止亭真赏
收传印记
新安卧云庐藏
收传印记
叶采私印
收传印记
紫玉轩
主题
技法
参考
祝允明(公元一四六一-一五二六年),是明代中叶苏州文士书家的典型,他生长于官宦家庭,与文艺界有密切关系,博学多闻,擅长多种文体,在书法上也显现多重风貌,晚年纵逸的草书尤其受人赞赏。
这篇记文是为一位自号「在山」的琴师张文瑞,引经据典的阐述山川、琴音与心志间的关系。写于三十五岁,是得到举人身份的第三年。书风近似赵孟俯,在俊美的外表下,不掩其洒脱不羁的才气。
祝允明(公元一四六一-一五二六年),是明代中叶苏州文士书家的典型,博学多闻,擅长多种文体,在书法上也显现多重风貌,晚年纵逸的草书尤其受人赞赏。
这篇记文是为一位自号「在山」的琴师张文瑞,引经据典的阐述山川、琴音与心志间的关系。写于三十五岁,是得到举人身份的第三年。书风近似赵孟俯,在俊美的外表下,不掩其洒脱不羁的才气。本幅选自「元明书翰」。(20100102)
元明书翰第十册 册 祝允明书在山记
玉龙佩
松石腰结
粉彩黄地龙首带钩
黄釉碗
明蓝瑛仿古山水 册 溪山林屋
官窑 青花人物三友图碗
青花番莲盘
乌玉砚
清张若澄画御制题画诗(下) 册 苍崖烟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