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读取中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读取中
品名青花福寿纹梅瓶
分类陶瓷器
作者
年代
尺寸高37.3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11.0公分
说明「梅瓶」,小口,短颈,圆肩,器身下敛,平切足,釉表多黄褐色开片纹线。以釉下钴蓝描绘的纹饰,一面绘桃枝,捆成「福」字;另一面画松枝,形成「寿」字样。此种将植栽捆敷而成的吉祥文字纹样,流行于明晚期,亦为当时盆景的写照,清晚期仍存在。「梅瓶」器型最晚在唐代贞观五年(631)就已出现,淮安王李寿墓石椁内壁的线刻画即为一例,实物则见于洛阳后周墓出土瓷瓶。观察宋至元代壁画墓中所描绘的墓主生活景像,梅瓶作为贮酒器或酒瓶是学界的共识,又称「经瓶」、「酒经」。另根据传世绘画作品,可看出梅瓶亦具多种功能,既为酒器,也是花器。院藏元佚名〈第四嘎礼嘎尊者〉(故画02079),侍者手捧插梅枝的白梅瓶,是为花器。明晚期仇英〈修楔图〉(院藏故画01600)中僮仆备酒的案桌旁,置放在地面的带盖梅瓶则为贮酒器。同时梅瓶也用来插各类花卉,明陈洪绶(1598-1652)〈岁朝图〉(故画00653),以铜制梅瓶插茶花、梅、水仙、辛夷等新春应景花卉,亦为例证。梅瓶因插梅而得其名的说法,则为近代之事,如光绪年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瓶》:「梅瓶: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