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品名
名绘集珍 册 宋马远山径春行
分类
绘画
作者
年代
尺寸
说明
字体
语言
释文
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7.4x43.1
质地
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作者款识
马远
本幅
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款)。马远。
题签
马远山径春行
印记
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棠邨审定
收传印记
蕉林玉立氏图书
收传印记
张则之
收传印记
□□缄□
主题
类别
第一层
第二层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春景
次要主题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次要主题
树木
杨柳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题
人物
侍从(侍女、童仆)
童仆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翎毛
黄鹂
其他主题
器用
文玩(琴棋书画)
琴
技法
技法
细目
皴法
斧劈皴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参考
春风微拂,杨柳款摆,文人带着携琴的僮仆缓步而行,捻须静观。他的衣袖触动了路旁的野花,停留在枝条上的小鸟似乎也被突然闯入的人所惊动,拍翅飞起。尺幅之间,没有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却纪录了一个凝定的悠闲而诗意的片刻,正与宋宁宗的题诗相应:「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这正反映了从北宋末徽宗朝开始提倡的诗画结合之风。此外,由于南宋皇室对书画兴趣浓厚,宫廷画作上常有当代帝后的题诗,本幅即是一典型代表。
马远号钦山,南宋光宗、宁宗朝(公元1190-1224年)时任职画院待诏。他的家族中从祖父、父亲到子侄辈,世代均以能画著称,也有多位担任宫廷画家,并深受皇室欣赏,马远则是其中最负盛名者。
画中的物象集中于一边,留白较多,这正是以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马夏画派最著名的「半边一角」构图。以侧锋刷染表现石块坚硬的质感,则是马夏风格注册商标之一的斧劈皴,和画摇曳柳条之柔软绵长的笔法恰成对比,可以看出画家对笔墨的精确掌握。 (马孟晶)
马远,河中人,后迁居钱塘,南宋光宗、宁宗朝(1190--1224)为画院待诏,号钦山。祖父兄子世代均以画名。画山水更能以临安风光为题材,取景重心,偏置画幅一角,故其构图有「马一角」之称。
江南春晴,高士白袍,头戴漆纱笼冠,捻须闲吟,宽袖触动了野花,惊吓树稍上的一对黄莺。一童抱琴相随,似是寻胜觅句,又似赴约访友。本幅人物行动中所成意境,恰如画上题诗宋宁宗所题:「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但也让人写想起此境是从宋人程颐「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转化而来。画境透过诗句文字的解释,更能明确的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此是一例。。宋代画家自署名款,往往于石隙树根,不引起人注意处。本幅见名款署于幅左下角。幅左柳树相交叉,前方一枝横斜直上,上挂垂丝,出枝长而条畅,造形上即所谓「拖枝马远」之特征。马远用笔沉厚,见于柳树干及岩石之轮廓,又画人物画衣纹,下笔重,若钉头,收笔尖,如鼠尾,但行笔又略颤掣,极具变化。
马远,河中人,后迁居钱塘,南宋光宗、宁宗朝(公元1190-1224年)为画院待诏,号钦山。祖父兄子世代均以画名。画山水更能以临安风光为题材,取景重心,偏置画幅一角,故其构图有「马一角」之称。本幅画柳岸莺啼,高士白袍,头戴漆纱笼冠,一童抱琴相随,行动中所成意境,恰如画上宋宁宗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马远用笔沉厚,其画衣纹,下笔重若钉头,收笔尖如鼠尾,但行笔又略颤掣,极具变化。用墨则轻重层次极多。本幅选自「名绘集珍」册第十三幅。
画上宁宗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书法率意秀雅。左下画缘款署马远,为光宗(1190-1194在位)、宁宗(1195-1224在位)朝宫廷画家。
诗句描写自然中静谧野花,因高士步入转为动态,枝头黄莺随之飞离。画面融合诗意,动静相参。近景幽鸟离枝,而柳丝尚飘动;抱琴侍童将进入画面中心,而高士则停步驻足静观自然,捻须觅句,目光延伸至虚渺大地。画面上飞离的鸟儿及垂柳飘动方向,将观者目光导向帝王题诗及背后诗思。(20101015)
名绘集珍 册 宋马远山径春行
玉双柄碗形壶
茶叶末釉花觚
元人诗翰 册
青花梵文碗
弦纹甗
三希堂法帖(二十三) 册 元康里巎草书述张旭笔法记
官窑 宝石红盘
明人便面书册(二) 册 明王穉登等楷书七言律诗三首
双鱼洗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