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中的10万余件展品,带图片和中文详细介绍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微信小程序
小贝快充
200 元话费只需 192 元,会员充值、话费充值/优惠/快速/安全/可靠 (视频/音乐/网盘各类会员)
品名
青白釉簋
分类
陶瓷器
作者
年代
清 乾隆
尺寸
高23.7公分 口径23.0公分 底径19.5公分
说明
明朝以来官窑作坊即烧造太庙或祭坛所需的各类瓷礼器,参照《大明会典》所载,青、黄、赤、白四个颜色的器用,分别用来祭祀圆丘、方丘、日坛与月坛。清朝沿袭旧制,「庙坛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乾隆十三年(1748),皇帝下诏:「祭品宜法古」,御窑厂烧造的瓷祭器包含豆、登、簠、簋、铏、尊等各类仿铜的礼器。这些瓷祭器分别罩施不同的釉彩,使用于各种祭典,其中白瓷祭器常用于月坛。同样是乾隆十三年颁布的《皇朝礼器图式》,即出现与本展品相同的「簋」和「铏」两种器形。簋用以盛装稻粱,作椭圆形的身与盖,盖上安饰四个突起的三角形板棱,面饰云纹与回纹。器身印回纹与云纹,束胫为黻纹,足壁为星云纹,器腹两侧贴饰双夔凤,盖内及底皆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簋用于天坛、祈谷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太庙及文庙,而「白瓷簋」只用于夕月坛和太岁坛。铏用来盛装汤肴,作直式椭圆形,器体亦作盖与身两部分,盖上装饰山形板棱三片,面锥印卷草、卍字与回纹。器身自上而下锥印卷草、回纹及龟背纹,足部作山形板棱,器身口沿两侧贴饰双牺形耳,盖内及底皆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除祈谷坛之外,铏与簋使用的场合皆雷同。乾隆朝钦定的皇朝礼器,名义上虽以古为师,然审其形,实已脱离原型甚远,而大有创新之举。乾隆十八年(1753),督陶官唐英与苏州织造安宁进呈一批用来祭拜天地的白瓷祭器,品目之中亦包含簋与铏。此二式礼器又分别与苍璧、包爵、登、簠、笾、匪、徂、尊、陶爵、瓷琖等共同组合成一套制式的礼器。
字体
语言
释文
尺寸
质地
题跋
印记
主题
技法
参考
青白釉簋
五方救度佛母数珠箱:绿度母
明董其昌书吕仙诗 卷
淳化祖帖(一) 册 唐高宗无事过午文瓘钱事六尚书昨日玄堂遣弘诸帖
冬青釉描红团凤纹碗
折迭象棋板
宋代帝半身像 册 宋高宗
「成相私印」铜印
松石腰结
红碧玺小腰结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