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和 [唐](730年-810年)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正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赏析 在唐代,小令词风格多样,清空乃其风格之一;王维一派水墨画又有冲淡之特质。词人而兼画家的张志和,则完美地融合了这两种艺术风格。他把高远的情思外化为清空的意境,又把质朴玲珑的语感,提炼为翛然脱俗的冲淡意趣,从而使他的词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他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却都为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这么一首短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千古。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吴调公)
评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前:一作“边”。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辑评 清·刘熙载《艺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清·黄苏《蓼园词评》: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