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

作者柳宗元 [唐](773年-819年)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正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赏析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被明人吴讷称为“体之正”的《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这“八记”是情景交融的真正游记,它们如同通景画,自成章法又互有联系。《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首篇。

  文章题目的“始得”二字是全文关键。诚如清人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三所说:“‘始得’有惊喜意...(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文鉴赏辞典 - 邓乔彬)

评析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此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注释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慄:恐惧不安。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惴,恐惧;栗,发抖。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
  遨:游赏。
  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攒:聚集在一起。
  蹙:紧缩在一起。
  累积:堆积。
  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得,能。
  遁隐:隐藏。
  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
  际:接近。
  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
  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特出:一作「特立」,特别突出。
  培塿:小土堆。
  悠悠乎:辽阔浩渺啊。
  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俱:在一起。
  涯:边际。
  洋洋乎:悠然自得啊。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引觞:拿起酒杯。
  满酌:斟满酒。
  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
  就:接近,进入。
  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犹:还,仍然。
  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
  向:以前。
  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
  于是:从这里。
  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志:记载下来。
  是岁:这一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辑评
  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前后将「始得」二字,极力翻剔。盖不尔,则为「西山宴游记」五字题也。可见作文,凡题中虚处,必不可轻易放过。其笔力矫拔,故是河东本来能事。

  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九》:从「始得」字着意,人皆知之。苍劲秀削,一归元化,人巧既尽,浑然天工矣。此篇领起后诸小记。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全在「始得」二字着笔。语语指划如画。千载以下,读之如置身于其际。非得游中三昧,不能道只字。」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三》:「「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

  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九》:此篇极写山之状态,细按似属悔过之言。子厚负其才,急欲自见,故失身而党叔文。既为谬人,以山水放,何必「惴慄」?知「惴慄」,则知过矣……未始知山,即未始知「道」也,斫莽焚茅,除旧染之污也。穷山之高,造「道」深也。然后知山之特出,即知「道」之不凡也。不与培楼为类,是知「道」后远去群小也。悠悠者,知「道」之无涯也。洋洋者,抱「道」之真体也。无所见犹不欲归,知「道」之可乐,恨已往之未见也。于是乎始,自明其投足之正……全是描写山水,点眼处在「惴慄」、「其隙」四字,此虽鄙人臆断,然亦不能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