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景熙 [宋](1242年-1310年)
林景熙,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正文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赏析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上海辞书出版社 -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张锡厚)
评析 全诗写作者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通过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选择和描绘,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语意委婉,情韵深长。
注释 馀:同“余”。
尚:还,依然。
溪亭:临溪水的亭子。张祜《题上饶亭》:“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
汀:水边平地,小洲。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