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岁暮归南山 [诗]

作者孟浩然 [唐](689年-740年)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正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赏析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傅经顺崔闽)

评析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注释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辑评
  《新唐书·文艺传下》:(王)维私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王之望《上宰相书》:孟浩然在开元中诗名亦高,本无宦情,语亦俨淡。及“北阙”、“南山”之诗,作意为愤躁语,此不出乎情性,而失其音气之和,果终弃工明主。

  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他人有此起,无此结,每见短气。又云:是其最得意之诗,亦其最失意之日,故为明皇诵之。

  方回《瀛奎律髓》:八句皆超绝尘表。

  《唐诗归》:钟云:五字恕(“北阀”句下)。谭云:自言自语妙。钟云:浩然于明皇前诵此二句,自是山人草野气(“不才”一联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三、四二语不朽,识力名言,真投之天地劫火中,亦可历劫不变。

  《增订唐诗摘钞》:结句是寂寥之甚,然只写景,不说寂寥,含蓄有味。

  黄生《唐诗矩》:写景结,隽永。此诗未免怨,然语言尚温厚。卢纶亦有《下第归终南别业》诗,与此相较,便见盛唐人身份。

  徐增《而庵说唐诗》:此作字字真性情,当是浩然极得手之作。

  《唐贤三昧集笺注》:纯是真气贯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婉笔叙质语,意尽而更饶隽韵,此最不易。宋人为之,败矣。诗联风花易构,质语难工,以此。五、六“青阳”二字,对出人意。岁前春与岁后春皆可作也,而岁后春作此更有情。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纪昀:三、四亦尽和平,不幸而遇明皇尔。或以为怨怒太甚,不及老杜“官应老病休”句之温厚,则是以成败论人也。结句亦前人所称,意境殊为深妙。然“永怀愁不寐”句尤见缠绵笃挚,得诗人风旨。

  张谦宜《茧斋诗谈》:绝不怒张,浑成如铁铸。

  《唐诗合选详解》:吴绥眉曰:此种最为清雅,不求工而自合。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结句意境深妙。